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老北京兔儿爷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20-02-12

国子监街即景,儿童与“兔儿爷”。蒋晨明 摄

  一过年,一种老北京的吉祥物就频频出现。有时候在一些胡同里我们也能见到它的身影,尤其是在各种春节庙会上,它也常会来串场,成为市民尤其是小孩子们喜爱的玩偶。它就是北京特有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兔儿爷。

  严格说来,兔儿爷并不是春节的习俗,其实它发端于中秋节。兔嘛,跟月宫里的嫦娥玉兔是相关的。古时人们对于嫦娥玉兔有很多丰富的联想,同时也有一种朴素的对月神的崇拜。于是渐渐将玉兔艺术化,并用泥巴捏成了各种造型,在中秋节将它供起来。有明代史料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这就是兔儿爷的最初由来。

  自明代发端后,到了明清,这种习俗又有了变化,逐渐从祭拜走向玩具化与艺术化,造型也越来越多。每逢中秋,东四、西四、前门、鼓楼、隆福寺等地到处都是出售兔儿爷的小摊。如今,这种玩具又从中秋节走向日常,成了多种民俗节日、节庆活动的重要元素。即便非年非节,我们也可以在国子监街、杨梅竹斜街、护国寺街等地方的工艺品商店里找到兔儿爷。当然,现在是网络时代,网上的兔儿爷材质和造型很多,购买起来也方便多了。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20-02/04/content_12444983.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