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0-03-30远古贝壳化石。
据外媒报道,科学家对远古贝壳年轮的最新分析显示,70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地球一天时间缩短半小时,也就是一天只有23.5小时,地球每年自转372圈,而不是现在的自转366.25圈。
这种贝壳是一种已灭绝的厚壳蛤类生物,其快速生长速度详细呈现远古时期的部分特征变化,研究人员使用激光对贝壳微小切片取样分析,并对贝壳上的生长年轮进行计数,该方式比之前显微镜观测更加精确。
通过观察贝壳年轮的生长模式,研究小组能够确定当年地球一年有多少天,该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我们从天文模型中得出的最佳猜测,地球的一天时间还在持续变长。
受海洋潮汐“摩擦作用”,月球引力逐渐减缓地球旋转,同时,海洋潮汐导致月球逐渐远离地球。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首个确凿证据——远古厚壳蛤化石可能包含促使它们生长的光合共生生物,基于其快速生长速度,及借助高分辨率扫描技术,研究人员能够详细研究蛤壳的生长状况。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地球化学家尼尔斯·德温特称,我们每天有4-5个数据点,这几乎是地质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们基本上能计算出7000万年前某一天的时间长度,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相比之下,之前科学家重建远古气候模型仅限于数万年内的变化,现在通过在贝壳化石样本上发射激光,切割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米的小孔,就能分析该化石样本中的微量元素,并深入了解贝壳形成时海洋的化学和温度特征。
7000万年前,这种远古厚壳蛤生活在较浅的热带海床,现今所在位置是阿联酋阿曼山脉,科学家发现它的贝壳生长了9年多时间,其贝壳成分在一天之内的变化比季节或者海洋潮汐的规律周期更为显著。德温特说:“这种蛤类生物对每天昼夜循环的依赖性较强,表明它有光合共生生物,我们可以在贝壳上记录阳光的昼夜变化规律。”(卡麦拉)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20-03/25/content_12453057.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