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漫话“官威”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0-04-03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皇权思想不断强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随着皇权巩固,三公九卿州官府尹县太爷们的权力也确立下来。于是,这些官老爷们渐渐有了“官气”与“官威”。

  官员出行,前面鸣锣开道,随从举着回避、肃静、官衔牌等各色仪仗,威风凛凛;衙门审案,左右衙役杀威棒击地,拖长声音喊“威——武——”,官老爷惊堂木一拍,以壮官威。彼时,适当绷点官架子,耍点官威风,给辖治内的部下和百姓一些威慑,是当官的秘诀。

  封建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但“官威”思想在一些人的脑海中却还没擦抹干净。近年来因“爆粗口”耍威风被舆论和纪律掀翻的干部不在少数。某些人得了位子,就端起了架子,摆起了官谱,耍起了威风。周恩来曾将这种现象斥为“老爷式的官僚主义”,形容其“官气熏天,不可向迩;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颐指气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风粗暴,动辄破口骂人”。

  “越熟的麦子,头垂得越低。”领导干部越是身居高位,越应放低姿态、放下架子。春秋时期的宋国大夫正考父,在家庙的鼎上铸写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提醒自己,每逢提拔任命时,要愈加谨慎,一次提拔要低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坚持这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低姿势”,其为官从政一直如履薄冰、兢兢业业,也政绩斐然。

  权力是责任,不是“耍官威”的资本。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君若立德又何须树威?而以官威树权威,归根到底是在挥霍权威、消耗权威、浪费权威。此种腐朽的官僚主义当休矣。(张勇)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20-03/31/content_12454023.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