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0-04-20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周末被一场雨软禁在家。也就心无旁骛了,翻翻书,放了一张哥德堡变奏曲听。钢琴好像冷冷冬雨里一棵绝傲的树,在淡墨烟雨里,枝干巍然挺立,雨滴啪啪啪打在它革质的叶片上,一身树叶被冲刷得如鳞片一样发光……音乐盘根错节地衍生,人的想象简直天马行空。这大概也就是音乐有限空间里的无限可能。
若巴赫还在世,也会欣慰于哥德堡变奏曲带给他的荣耀。这是音乐家为身患失眠症的凯塞林克伯爵所作,帮他消磨漫漫长夜,减轻失眠的痛苦。凯塞林克伯爵为这部作品深深着迷,慷慨地赐给巴赫100个金路易。那相当于巴赫当时一年的工资。
总以为,无论多高深绝伦的作品,也不该是一座孤岛,引人膜拜仰视而不容亲近。这里不得不感谢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正是他艺高胆大,一扫前人窠臼,对哥德堡变奏曲流畅而奔放的诠释,才使其成为巴赫独奏作品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部。
这部作品最开始是一段咏叹调,然后以这段咏叹调为主题,巴赫对之进行了30个变奏。每3个被编排成一组,每组的最后一首为卡农曲。在30个变奏之后,主题再现,圆满地完成一个循环,可谓将复调音乐的绚烂发挥到了极致,被誉为“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
乐曲起始的咏叹调分句感细腻,八分音符如一段段阶梯,忽上忽下,交织交融,扑朔迷离;而轻灵的装饰音,如天使轻轻扇动翅膀,托起炫目的华彩,又潜伏着沉思的气质,令人联想纷涌。随后纷呈的变奏错落有致,疾徐自如,拉开巨大的变化篇幅。钢琴的每一下触键,都像轻盈的脚步,舒缓自如地踏在心里,旖旎缤纷,充满诱惑。
除了离经叛道的古尔德,还有曾被著名乐评家哈罗德·勋伯格誉为“巴赫音乐的女大祭司”的美国女钢琴家图雷克。这个弹了70年巴赫的女人,演奏拥有充沛的底蕴。她弹奏的哥德堡变奏曲有闲庭信步的自如,落月摇情的淡定,将万象包罗其中而不露声色,尤其装饰音柔滑富有弹性。
如钢琴家朱晓玫说的,“一个变奏的主题好像一个人,一生不断成长、变化,但始终如一。”我们每个人都是随机的一个咏叹调主题,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的成长,后面要怎样的衍生、变幻,或桀骜或圆融,难以预知。所以,每个演奏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哥德堡变奏曲,其中包含了对生命的不同理解。
哥德堡变奏曲宛如一角晶莹的冰山,而巴赫的音乐不亚于一个小宇宙,引我们不断聆听和想象,开发出它无穷的魅力。(阿果)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20-04/14/content_12456342.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