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荐人唯贤唯实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0-07-30

  若是泛泛而读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对山巨源其人,大概不会有什么好印象,起码是与官场邪风浊流同流合污,没有士之为士的操守。然而,近读《世说新语》政事第三,看到有关山巨源之“举无失才”的一段文字,笔者以为其人似乎并没有那么不堪,甚至不禁很有点令人肃然起敬,不妨引录如下:

  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为贿败。

  司徒大概是山涛最后的官职,在此之前,他曾前后两次到掌管官员升迁黜陟的吏部任职,由此五十余字可见,其可敬者有三。

  其一,“周遍百官,举无失才”。不但朝廷内外的官员,他一个不漏地加以考察,而且推荐的人才,没有一个掉链子的。“举无失才”,谈何容易?如此保质保量,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不能成,只是浮于表面,夸夸其谈的官员又何能及之?

  其二,“凡所题目,皆如其言”。他对官员的评品,总是恰如其分,不因亲疏而有所偏,既不挟私贬损,亦不挟私虚美,因而经得起世人评说,经得起历史检验,令人心悦诚服。如此阳光之考评,心胸狭隘心怀杂念的官员何能为之?

  其三,荐人唯贤,荐人唯实,而不唯上是从。陆亮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唯用陆亮,是诏所用”,却“与公意异”,但他并不因此而缄口不语,惟命是从,照样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争之不从”方才作罢。山巨源应该考察过陆亮,知道他的底细。事过不久,陆亮就因为受贿而被免职。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在此条说到山巨源“举无失才”之后,还有一条是说山巨源举荐嵇康之子嵇绍的:嵇康被诛,其子嵇绍注定是个敏感人物,山巨源举荐嵇绍为秘书丞,就因为嵇绍之贤,自须排除种种杂念。日后嵇绍确也以他的“血溅御袍”,尽其秘书丞之职。

  以上所说,乃是魏晋时期,科举制尚未出现。大多史学者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始于隋唐。即便有了科举制之后,也非再也没有举荐。要不,何来中唐时期韩愈的《马说》,何来韩愈接连三次上书负有用人荐人之责的宰相,呼吁他们站出来当“伯乐”。当然,只要有“举荐”,也就会有因“举荐”而出现的不正之风,轻则荐贤市恩,重则卖官鬻爵。但在“举荐”上的高风亮节之士也因此更为耀眼夺目。北宋的王旦,荐人无数,从不示人“市恩”,直到他去世之后,被荐之人方知实情。在他身上,或许就有山巨源之风。

  用人制度总会不断变更,但无论如何变更,“举荐”二字是免不了的,魏晋的山涛,北宋的王旦依然可师可范。(宋志坚)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20-07/28/content_12473957.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