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现身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朝阳公园的鸿雁首次成功孵化出雏鸟,罕见的娃娃鱼在高碑店湖露面……越来越多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在朝阳频频出现。

近年来,朝阳区通过大尺度绿化、“亲水朝阳”等生态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市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鸿雁、天鹅、鸳鸯等珍稀鸟类成为“常客”,绘就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黄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鸟类,别称“禾花雀”,夏季繁殖于欧洲、俄罗斯以及中国北部,冬季到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越冬。2017年,黄胸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

黄胸鹀的现身,得益于奥森公园在湿地保护工作上下的功夫。奥森公园在面积有限的湿地保护区中维持一定的滩涂和芦苇丛面积,为鸟类保留栖息空间,促进人工生态系统自然演替,提升区域内荒野程度,减少人为干预,增加生物物种,补充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截至目前,奥森共观测到鸟类307种,隶属于19目64科。”奥森园林工程部王军主任介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黄胸鹀属于极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6种,包括鸿雁、小鸦鹃、灰鹤、震旦鸦雀等。

和奥森一样,朝阳公园作为朝阳区现有的四个湿地之一,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建设生态浮岛,栽植食源、蜜源类植物,维护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为小动物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吸引了天鹅、鸿雁陆续安家。

“继黑天鹅成功孵化两窝宝宝之后,近日,3年前安家朝阳公园的两对鸿雁也首次在生态浮岛成功孵化出雏鸟,这再次印证了朝阳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朝阳公园绿化保洁部党支部书记王静说。

野生动物一向被誉为“生态环境晴雨表”“生态试纸”。随着朝阳区加大水生态保护修复力度,2022年朝阳区河流国考断面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水平。河流水质变好,越来越多的河湖水域自然生长出黑藻、菹草、金鱼藻等沉水植物,既能净化水质,又能为鱼类、鸟类提供食物。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批与水息息相关的“精灵”来到朝阳安家。

如今,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美誉的白鹭也变成了朝阳的“常客”,温榆河公园、古塔公园、崔各庄地区的百亩造林林区等都有它们的身影。此外,还有苍鹭、黑天鹅、骨顶鸡、黑水鸡、鸳鸯、普通翠鸟、小鷿鷈、绿头鸭等水鸟在朝阳区河湖定居,就连鳑鲏、马口鱼等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指示种也在朝阳区河流中出现。

朝阳区河道管理人员还先后在南大沟、高碑店湖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獭、大鲵(俗称“娃娃鱼”)。

一个个生态故事,是朝阳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一个缩影。

随着朝阳区大尺度绿化的脚步,朝阳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05%;新建改造大、中、小、微公园135处,形成了“两环六楔、五河十园、多廊交织”核心绿色空间格局。单是孙河乡附近,就先后建成了温榆河公园、愉悦湾公园、朝来公园等。站在五环外的孙河乡康营家园楼顶往西南俯瞰,草木丰茂、绿意葱茏,时有群鸟掠过。

“作为大自然的精灵,野生动物像‘环评师’一样,为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投票’,这些珍稀动物的出现,说明朝阳区生态健康状况持续向好,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显著提升。”朝阳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朝阳区将根据区域自然条件,通过科学推进大尺度绿化,构建健康稳定的蓝绿生态空间,全面联通骨干水系生态廊道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新时代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助力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