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绿瓦相映成趣,市井繁华熙熙攘攘,北京整治提升后的背街小巷既是老百姓的“民生巷”“民心巷”,也是吸引市民游客漫步打卡的“网红街”。

“真是大变样了”“的确不一样”“有老胡同那感觉了”……市民游客在对部分街巷胡同探访的过程中,感受到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的成果,体会到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不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沿豆腐池胡同向西溜达不远,经过朱红大门的杨昌济故居和古色古香的宏恩观,向南拐进钟楼湾胡同,再走上300多米,人流熙攘的钟鼓楼就出现在老曹眼前。

去年,在钟鼓楼脚下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曹搬家了。“搬洋桥去了,新小区、新楼房,挺好。”但老曹依然爱没事就绕到钟鼓楼附近转转。站在撒满林荫的胡同里,老曹的目光穿过钟鼓楼广场上舞彩绸、踢毽子的老人,穿过欢笑着追逐足球的孩子,最终停留在远处的钟鼓楼上:“看见钟鼓楼,就觉得自己到家了。”

钟鼓楼之间的一片空地,辟过平民市场,开过小饭馆、小商店,20世纪90年代还变成过“大排档一条街”,后来因为机动车数量增加,又一度成了停车场。2012年,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启动,直到2014年,钟鼓楼之间的这片空地才真正成了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

近年来,环境整治提升不断向钟鼓楼周边区域加速推进。2017年,东城区启动“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钟鼓楼地区启动申请式退租和保护性修缮;2022年,又一轮环境整治提升,恢复了钟鼓楼周边地区整洁清朗的“第五立面”,亮出开阔的天际线。

历史风貌保护、环境品质提升,钟鼓楼地区渐渐变成了老曹眼中现如今的模样。

而在不少游客的眼中,钟鼓楼地区则是来北京必逛的重要网红打卡点之一。

早晨8点半,鼓楼一拐弯儿的姚记炒肝店座无虚席,等待点菜的食客在店内排起了长龙。炒肝、爆肚、豆汁、焦圈等一款款“京味儿”十足的特色食物,摆满了食客们的餐桌。“来北京之前,老在网上看到别人发的照片、视频,都是在钟鼓楼前面拍的。所以国庆假期带孩子来北京旅游,第一站就选择先来钟鼓楼打卡。”中秋国庆假期从四川来京的常女士展示了自己提前做好的旅行攻略:喝豆汁,打卡钟鼓楼,逛胡同,还特地带孩子去杨昌济故居看看。“孩子今年上小学了,假期带他来北京看看名人故居,接受一下爱国主义教育,也从另一个角度感受一下北京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