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吗?”“这是以前的湖南会馆!刚才老师讲到啦。”在烂缦胡同的北京市宣武回民幼儿园分园门前,李景丽给孩子们出了一道历史题,得到孩子们纷纷应答。

近日,由首都文明办、市城市管理委市政务服务局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第七届“美丽街巷我的家”线下写生活动,在西城区牛街街道烂缦胡同举办。十余位积极参与征集活动和获得“文明小画家”称号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红色会客厅,聆听烂缦胡同的历史故事;徜徉于街巷中,切身感受胡同古韵与新生之美。孩子们边聆听边感受,用一幅幅童真的画作描绘出自己在这场“微游学”之旅中的所思所感。

活动的主场地位于烂缦胡同108号的红色会客厅,这里曾是清嘉庆年间江宁郡馆旧址中的一部分,一度沦为一个大杂院,经疏解腾退后,如今变成了居民活动、阅读、议事的综合空间,有党建展厅、城市更新展厅、多功能厅和阅读空间四个功能分区。

活动中,牛街街道党建指导员李景丽首先带领孩子和家长们走进党建展厅,从变革、建设,到改革、复兴,循着历史的脉络,结合着一张张老照片与新映像,为大家讲述了牛街的前世今生。

牛街地区孕育和留存了丰厚的红色基因革命传统,“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在这里出生,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发表了建设民国的演讲,鲁迅先生在这里写出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名著,青年毛泽东在这里指挥策划了“驱张运动”……跟随着李景丽的讲解,孩子们仿佛置身那段红色的历史,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如痴如醉。

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工作人员组织孩子和家长们走上烂缦胡同的街面,去看看那些历史遗址的新面貌,了解那些曾经居民生活的“老问题”得到了怎样的新安置。

游览中,一处正在发出“咕咕”叫声的鸽子棚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一边观察着可爱的小鸽子,一边听着鸽舍的来历。原来,胡同里有位爱养鸽子的大爷,曾在这里搭建了一个简陋的鸽子窝,可胡同要整治提升,破旧的鸽子窝显得格格不入。于是,街道经与大爷沟通,重新设计搭建了一个遮风挡雨、带推拉门的漂亮鸽舍,不仅融入了胡同的美好气息,还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

此外,文艺气息十足的咖啡店、花店等为胡同增添了几分时尚感,靓丽多彩的墙绘和装饰描绘着岁月静好,青砖灰瓦的小院静静讲述着时光的故事,几步一景致,亮点很密集,每一处都引得家长孩子们驻足观看。“这里有很多古房子,就像古代的一样。一会儿就要画下来!”孩子们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对胡同古韵的喜爱。

参观结束后,孩子们回到红色会客厅的活动教室,拿起画笔,准备留下自己的“胡同印象”。在专业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认真构思画面内容。“我最喜欢那个漂亮的鸽子窝”“我抬头看见了房上的一只猫”“我最喜欢这里的老房子”“墙上有很多漂亮的画,墙边还有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胡同印象。蜡笔在纸上簌簌划过,不一会儿老房子、小鸽子、红灯笼……尽数跃然纸上,组成了一幅充满童真的胡同京韵图。

活动结束后,有家长表示“我觉得今天的活动特别有意义,能够让孩子实地感受了解胡同的文化历史。”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则意犹未尽地说:“老师带我们发现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今天的活动真是太棒啦!”

据了解,烂缦胡同位于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中部,是街区最主要的一条南北走向胡同。曾几何时,这里路面狭窄拥挤、私搭乱建严重、杂物随意堆放、架空线纵横交错。用居民们的话说,曾经的这里和“烂缦”二字差之千里。经过合理利用腾退空间、增加便民设施、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处、隐藏沿街变电箱等街巷治理措施,如今的烂缦胡同变得整洁干净,绽放出如它的名字一般的烂漫容颜,居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