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0月
【敬业奉献】黄立勇:与时间赛跑 与病毒斗争
首都文明办 2022-08-02

黄立勇,男,1985年9月出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业硕士研究生,2012年到朝阳区疾控中心工作,作为流行病与地方病控制科的一员,黄立勇凭借着多年的一线防控经验和踏实果敢的工作态度,多次出色完成重大传染病防控任务和重大活动的公共卫生防疫保障任务。他始终用努力与拼搏的精神、不馁与无畏的信念在每一次被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竭尽全力,以疫情防控实际践行理想和信念。

2012年进入单位以来,作为朝阳区流感防控工作的主管大夫,跑遍了朝阳区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诊所,和每一个发热门诊的临床医生亲自交流日常流感和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不断提高重大传染病监测质量与水平,为每年流感高峰期的防控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朝阳区由于人口众多,秋冬季流感高峰期时,托幼机构、中小学学生中由于流感导致的集中发热疫情高发,围绕如何早期报告聚集疫情、如何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规模、下一次如何避免这些问题,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段医院)密切配合,与学校校医、班主任一起,梳理聚集性发热疫情处置流程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晨午检不严格、复课标准执行难的问题,从把好入学和复课两个环节出发,拟定《关于印发朝阳区中小学托幼机构及校外培训活动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诊疗和规范开具传染病病情证明的通知》,规范相关工作,朝阳区报告处理的集中发热疫情规模小、暴发少。由于表现突出,多次被北京市评为流感监测先进个人。

作为北京市和朝阳区应急队伍的成员,多年来一直奋斗在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鼠疫等突发、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一线,不断提升并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

2013年3月,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2013年4月12日凌晨,朝阳疾控中心接到地坛医院电话报告1例疑似病例,黄立勇作为应急队员,第一时间与同事一起奔赴现场,完成了北京市首例病例的调查,再对病例家中禽类的溯源调查中,发现了全国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症状感染者。2016年12月,调查北京市首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2019年8月,调查北京市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2013年至2019年,黄立勇已参与调查处置30余起人感染禽流感疫情。面对不断出现的新亚型,朝阳区的监测系统始终保持了高度的敏感性。

2014年2月开始,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大规模暴发。朝阳区作为北京市的第一道防线,承担保卫首都大门的重要工作。在科长带领下,黄立勇与同事多次前往地坛医院对可疑发热病例进行排查,不断梳理完善可疑病例排查、标本转运等流程,由于表现优秀,朝阳疾控中心应急队伍受邀为国家卫健委和北京市各医疗机构演示相关处置流程,得到各级卫健委一致好评。

2015年6月,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暴发。6月,朝阳疾控中心接国家卫健委通知,1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入境后居住在朝阳区某酒店。接到报告后,黄立勇第一时间前往酒店房间调查该人员的行程及可能接触人员,通过沟通将其转运至隔离点观察。

2019年夏天,豆各庄水污染突发事件中,冒着酷暑,与同事组成现场流调组深入居民区开展调查,快速反应,科学、规范处置,深入幼儿园、养老院、居民区的采集便样与水样,迅速查明原因,使疫情得以成功控制。

2019年12月,北京市首次发生输入性肺鼠疫疫情,作为呼吸组骨干的他,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连续奋战近1个月,避免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2020年仍是一个不平凡的时节,全国大范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主管大夫,第一时间便与同事投入到防疫一线的斗争中。流调、密接排查、标本采集、信息报送,每一份工作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虽然家离单位仅有10分钟的距离,但他却很难在家中过多停留,经常只能通过视频才能和父母妻子和3岁的孩子见上一面。3岁的孩子最经常说的一句话“爸爸,你今天救了几个人?”也登上了学习强国的留言板。

2020年7月16日,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出疫情防控、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3个专家组赴新疆开展工作。7月17日,根据北京市卫健委统一部署,黄立勇作为北京市援助新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组的一员于18日上午9时乘机前往乌鲁木齐,落地后立即前往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与当地工作人员共同梳理流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同事一起针对调查表、调查报告、相关数据等进行研究,以找到溯源线索。北园春市场、海鸿国际市场、九鼎农贸市场,南路501号、双庆巷82号院、固原三巷10号、八里坤小区、油脂小区、金泉小区……黄立勇和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等有关专业人员一起,积极开展病例流调溯源,统筹流行病学溯源、传播途径分析和密接人员识别。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从来没到过新疆的他们,这一次走遍了乌市的大街小巷。

随后因工作需要,黄立勇被抽调加入疫情分析研判组,与国家疾控工作人员一起对核酸筛查、病例发现、密接管理等全方位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便更精确的分析本次新疆疫情流行的特征,查找防控中出现的难点和疑点,为完善疫情精准防控措施提供决策支持。由于工作性质变化,经常需要工作至凌晨,短短10天,他的体重便又下降了5斤,但他深知为了新疆疫情早日得到控制,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很快,新疆疫情初步得到控制。这次,他又与社区防控组同事一同走访集中隔离点和社区,了解被隔离人员返回社区的流程和社区管理情况。8月19日,新疆连续3天新增确诊为0,也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这一天,黄立勇等18名国家援疆专家组成员返回北京。

在乌鲁木齐的31个日日夜夜,黄立勇克服水土不服和时差不适,与乌鲁木齐疾控中心的兄弟们坚守在高温抗疫一线。在乌鲁木齐,黄立勇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作用,毫无保留地对当地流调队员进行培训、指导环境采样工作、参与疫情分析研判、调研指导隔离点疫情防控等工作,为了尽快地控制住局势,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黄立勇用汗水和坚守诠释医者仁心,他精湛的专业能力、无所畏惧的战斗意志、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出朝阳疾控人的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10月
【敬业奉献】黄立勇:与时间赛跑 与病毒斗争
首都文明办 2022-08-02

黄立勇,男,1985年9月出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业硕士研究生,2012年到朝阳区疾控中心工作,作为流行病与地方病控制科的一员,黄立勇凭借着多年的一线防控经验和踏实果敢的工作态度,多次出色完成重大传染病防控任务和重大活动的公共卫生防疫保障任务。他始终用努力与拼搏的精神、不馁与无畏的信念在每一次被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竭尽全力,以疫情防控实际践行理想和信念。

2012年进入单位以来,作为朝阳区流感防控工作的主管大夫,跑遍了朝阳区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诊所,和每一个发热门诊的临床医生亲自交流日常流感和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不断提高重大传染病监测质量与水平,为每年流感高峰期的防控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朝阳区由于人口众多,秋冬季流感高峰期时,托幼机构、中小学学生中由于流感导致的集中发热疫情高发,围绕如何早期报告聚集疫情、如何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规模、下一次如何避免这些问题,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段医院)密切配合,与学校校医、班主任一起,梳理聚集性发热疫情处置流程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晨午检不严格、复课标准执行难的问题,从把好入学和复课两个环节出发,拟定《关于印发朝阳区中小学托幼机构及校外培训活动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诊疗和规范开具传染病病情证明的通知》,规范相关工作,朝阳区报告处理的集中发热疫情规模小、暴发少。由于表现突出,多次被北京市评为流感监测先进个人。

作为北京市和朝阳区应急队伍的成员,多年来一直奋斗在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鼠疫等突发、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一线,不断提升并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

2013年3月,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2013年4月12日凌晨,朝阳疾控中心接到地坛医院电话报告1例疑似病例,黄立勇作为应急队员,第一时间与同事一起奔赴现场,完成了北京市首例病例的调查,再对病例家中禽类的溯源调查中,发现了全国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症状感染者。2016年12月,调查北京市首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2019年8月,调查北京市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2013年至2019年,黄立勇已参与调查处置30余起人感染禽流感疫情。面对不断出现的新亚型,朝阳区的监测系统始终保持了高度的敏感性。

2014年2月开始,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大规模暴发。朝阳区作为北京市的第一道防线,承担保卫首都大门的重要工作。在科长带领下,黄立勇与同事多次前往地坛医院对可疑发热病例进行排查,不断梳理完善可疑病例排查、标本转运等流程,由于表现优秀,朝阳疾控中心应急队伍受邀为国家卫健委和北京市各医疗机构演示相关处置流程,得到各级卫健委一致好评。

2015年6月,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暴发。6月,朝阳疾控中心接国家卫健委通知,1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入境后居住在朝阳区某酒店。接到报告后,黄立勇第一时间前往酒店房间调查该人员的行程及可能接触人员,通过沟通将其转运至隔离点观察。

2019年夏天,豆各庄水污染突发事件中,冒着酷暑,与同事组成现场流调组深入居民区开展调查,快速反应,科学、规范处置,深入幼儿园、养老院、居民区的采集便样与水样,迅速查明原因,使疫情得以成功控制。

2019年12月,北京市首次发生输入性肺鼠疫疫情,作为呼吸组骨干的他,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连续奋战近1个月,避免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2020年仍是一个不平凡的时节,全国大范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主管大夫,第一时间便与同事投入到防疫一线的斗争中。流调、密接排查、标本采集、信息报送,每一份工作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虽然家离单位仅有10分钟的距离,但他却很难在家中过多停留,经常只能通过视频才能和父母妻子和3岁的孩子见上一面。3岁的孩子最经常说的一句话“爸爸,你今天救了几个人?”也登上了学习强国的留言板。

2020年7月16日,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出疫情防控、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3个专家组赴新疆开展工作。7月17日,根据北京市卫健委统一部署,黄立勇作为北京市援助新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组的一员于18日上午9时乘机前往乌鲁木齐,落地后立即前往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与当地工作人员共同梳理流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同事一起针对调查表、调查报告、相关数据等进行研究,以找到溯源线索。北园春市场、海鸿国际市场、九鼎农贸市场,南路501号、双庆巷82号院、固原三巷10号、八里坤小区、油脂小区、金泉小区……黄立勇和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等有关专业人员一起,积极开展病例流调溯源,统筹流行病学溯源、传播途径分析和密接人员识别。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从来没到过新疆的他们,这一次走遍了乌市的大街小巷。

随后因工作需要,黄立勇被抽调加入疫情分析研判组,与国家疾控工作人员一起对核酸筛查、病例发现、密接管理等全方位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便更精确的分析本次新疆疫情流行的特征,查找防控中出现的难点和疑点,为完善疫情精准防控措施提供决策支持。由于工作性质变化,经常需要工作至凌晨,短短10天,他的体重便又下降了5斤,但他深知为了新疆疫情早日得到控制,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很快,新疆疫情初步得到控制。这次,他又与社区防控组同事一同走访集中隔离点和社区,了解被隔离人员返回社区的流程和社区管理情况。8月19日,新疆连续3天新增确诊为0,也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这一天,黄立勇等18名国家援疆专家组成员返回北京。

在乌鲁木齐的31个日日夜夜,黄立勇克服水土不服和时差不适,与乌鲁木齐疾控中心的兄弟们坚守在高温抗疫一线。在乌鲁木齐,黄立勇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作用,毫无保留地对当地流调队员进行培训、指导环境采样工作、参与疫情分析研判、调研指导隔离点疫情防控等工作,为了尽快地控制住局势,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黄立勇用汗水和坚守诠释医者仁心,他精湛的专业能力、无所畏惧的战斗意志、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出朝阳疾控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