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2月
【助人为乐】陈飞:非遗传承者在公益道路上砥砺前行
首都文明办 2022-08-02

陈飞,男,1978年5月出生,民建会员,北京藏经阁收藏品文化交流中心创始人。曾荣获2020年北京市劳动模范、2020年“首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9年“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北京市演讲大赛“冠军”、“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18年北京榜样”“第三十一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荣誉和奖项。

陈飞同志在市、区两级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学习,熟悉精神文明建设有关工作,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履行一名精神文明推动者的职责,在推动北京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表率作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唐卡是中国西藏地区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关于唐卡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公元7世纪,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精心绘制装裱的卷轴画用色鲜明,构图严谨,精美华丽,其涉及题材包罗万象,历史、天文、宗教、医学、民俗等等精彩纷呈,堪称是一部藏族的“百科全书”。陈飞为了保护“非遗唐卡”而致残,作为北京榜样和道德模范,他深爱着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心底的深处始终有一个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唐卡艺术的梦想”。十五年间,他为了研究唐卡艺术多次深入藏区考察,剧烈的高原反应、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着这个年轻人的承受能力。

陈飞曾经三次和死神擦肩而过,每一次都向死亡更迈进了一步。有一次,他在人迹罕至的藏区为了寻找绘画所用的矿石,忘记了路标而迷路,二十几个小时露宿在郊外,刺骨的寒冷和食物的匮乏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另一次,为了对比不同时期的唐卡作品中造像的区别,他徒步从一个村落走向了另一个村落。为了节省时间他选了一条很少有人走的近路,但是危险却在慢慢逼近,一支狼群在一直尾随着他,当他发现的时候瞬间汗毛耸立,快速奔跑和呼救,幸亏有好心的藏族同胞帮助,才得以摆脱危险;最后一次,2011年陈飞开车在去探寻唐卡所用的新矿物质原料的时候,死亡不期而遇了。因地面湿滑,一辆大货车突然并线撞向了他,致使陈飞遭遇了严重的车祸,经过全力抢救以后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手腕却因粉碎性骨折和严重错位,左手留下了终生的残疾,如今左手丧失了大部分的工作能力。

传承唐卡的坎坷和几近丧命的艰辛没有打倒陈飞,众人和家人的不理解反而使他更加坚持梦想,坚定了将唐卡文化传承的意志。陈飞为了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奉献了青春,乃至不顾个人安危。他身残志坚,全身心的推进非遗文化唐卡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作为汉族青年,他全力保护藏族文化,对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和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更是践行了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的十九大精神。陈飞对藏族文化的研究和执着,正是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传承”的真实写照,更是彰显了中国青年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绩。

陈飞作为残疾人,始终没有忘记反哺社会、奉献爱心。为推动唐卡文化的传承,他设立了一项唐卡文化公益基金,全力支持唐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他还经常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儿童福利院里的近二十名残疾孤儿一直是他资助和帮扶的对象,他逢年过节都会送去各种慰问物资和爱心关怀,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一致好评。每逢特大自然灾害都能看到陈飞积极的捐款、捐物的身影,他时刻关注灾区、情系百姓。

2017年和2019年陈飞个人全款赞助了“石景山残疾人徒步大会”,他旨在让每位残疾人朋友以阳光、积极、正能量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在徒步中“凝聚梦想力量,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升华”。他还积极投身于公益助残的事业中,在“爱心助残”的活动中,他个人资助了7名残疾人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并且全部考上了大学,高考最高分数为623分,当孩子们把录取通知书送到他面前的时候,陈飞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潸然泪下。2018年初,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为新疆和田地区的孩子们捐款数万元;同年,他又亲自到内蒙古奈曼旗帮扶贫困村,为2020年的脱贫攻坚战夯实了基础。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湖北武汉为中心辐射到全国,注定了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身为北京榜样和道德模范的陈飞响应党的号召,迅速行动起来,主动请缨深入到社区,成为志愿者的排头兵,有序地参与到防控战“疫”的一线工作中。2月5日,在大雪中陈飞作为志愿者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岗位,傍晚看到严寒中依然有在一线的快递员,他悄悄地送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快递小哥十分激动地说“没想到大雪天里还有人惦记着我们,这是我人生中吃的最有温度的一碗面”。疫情期间,陈飞主动捐款并自费采购了大量的酒精、84消毒液等近十万元的医疗物资捐赠给9个街道、属地公园、机关国企等诸多单位和部门。而他却腼腆地说:“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乐善好施、奉献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几年间,陈飞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数百次,累计捐款捐物多达近百万元。

陈飞说到:“作为年轻人,我有责任和义务让中国的民族文化更加辉煌的发展和传承下去。”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为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更是以实际行动成为了“精神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对“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意义深远的推动作用。陈飞参与创作的艺术作品,曾被选作“国礼”送给国外政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了国际舞台,突显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陈飞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他在工作之余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自强不息的他通过多年的努力钻研和勤奋学习,20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2020年9月开始攻读“双博士”学位,一直奔跑在追梦路上的他最终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陈飞在北京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坚持认真学习,爱岗敬业,默默无闻,并身体力行为市、区争光。无论工作中还是学习中,无论业务上还是宣传上,他都做出了表率,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北京榜样和道德模范,陈飞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做出了优秀青年人的成绩。

打造文化中心是北京的核心功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陈飞用他残疾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践行着一个当代青年的优良风貌,在他坎坷而又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正在向全世界演绎着中国青年人的壮志豪情。  

当前位置:首页 > 12月
【助人为乐】陈飞:非遗传承者在公益道路上砥砺前行
首都文明办 2022-08-02

陈飞,男,1978年5月出生,民建会员,北京藏经阁收藏品文化交流中心创始人。曾荣获2020年北京市劳动模范、2020年“首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9年“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北京市演讲大赛“冠军”、“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18年北京榜样”“第三十一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荣誉和奖项。

陈飞同志在市、区两级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学习,熟悉精神文明建设有关工作,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履行一名精神文明推动者的职责,在推动北京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表率作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唐卡是中国西藏地区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关于唐卡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公元7世纪,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精心绘制装裱的卷轴画用色鲜明,构图严谨,精美华丽,其涉及题材包罗万象,历史、天文、宗教、医学、民俗等等精彩纷呈,堪称是一部藏族的“百科全书”。陈飞为了保护“非遗唐卡”而致残,作为北京榜样和道德模范,他深爱着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心底的深处始终有一个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唐卡艺术的梦想”。十五年间,他为了研究唐卡艺术多次深入藏区考察,剧烈的高原反应、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着这个年轻人的承受能力。

陈飞曾经三次和死神擦肩而过,每一次都向死亡更迈进了一步。有一次,他在人迹罕至的藏区为了寻找绘画所用的矿石,忘记了路标而迷路,二十几个小时露宿在郊外,刺骨的寒冷和食物的匮乏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另一次,为了对比不同时期的唐卡作品中造像的区别,他徒步从一个村落走向了另一个村落。为了节省时间他选了一条很少有人走的近路,但是危险却在慢慢逼近,一支狼群在一直尾随着他,当他发现的时候瞬间汗毛耸立,快速奔跑和呼救,幸亏有好心的藏族同胞帮助,才得以摆脱危险;最后一次,2011年陈飞开车在去探寻唐卡所用的新矿物质原料的时候,死亡不期而遇了。因地面湿滑,一辆大货车突然并线撞向了他,致使陈飞遭遇了严重的车祸,经过全力抢救以后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手腕却因粉碎性骨折和严重错位,左手留下了终生的残疾,如今左手丧失了大部分的工作能力。

传承唐卡的坎坷和几近丧命的艰辛没有打倒陈飞,众人和家人的不理解反而使他更加坚持梦想,坚定了将唐卡文化传承的意志。陈飞为了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奉献了青春,乃至不顾个人安危。他身残志坚,全身心的推进非遗文化唐卡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作为汉族青年,他全力保护藏族文化,对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和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更是践行了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的十九大精神。陈飞对藏族文化的研究和执着,正是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传承”的真实写照,更是彰显了中国青年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绩。

陈飞作为残疾人,始终没有忘记反哺社会、奉献爱心。为推动唐卡文化的传承,他设立了一项唐卡文化公益基金,全力支持唐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他还经常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儿童福利院里的近二十名残疾孤儿一直是他资助和帮扶的对象,他逢年过节都会送去各种慰问物资和爱心关怀,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一致好评。每逢特大自然灾害都能看到陈飞积极的捐款、捐物的身影,他时刻关注灾区、情系百姓。

2017年和2019年陈飞个人全款赞助了“石景山残疾人徒步大会”,他旨在让每位残疾人朋友以阳光、积极、正能量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在徒步中“凝聚梦想力量,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升华”。他还积极投身于公益助残的事业中,在“爱心助残”的活动中,他个人资助了7名残疾人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并且全部考上了大学,高考最高分数为623分,当孩子们把录取通知书送到他面前的时候,陈飞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潸然泪下。2018年初,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为新疆和田地区的孩子们捐款数万元;同年,他又亲自到内蒙古奈曼旗帮扶贫困村,为2020年的脱贫攻坚战夯实了基础。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湖北武汉为中心辐射到全国,注定了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身为北京榜样和道德模范的陈飞响应党的号召,迅速行动起来,主动请缨深入到社区,成为志愿者的排头兵,有序地参与到防控战“疫”的一线工作中。2月5日,在大雪中陈飞作为志愿者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岗位,傍晚看到严寒中依然有在一线的快递员,他悄悄地送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快递小哥十分激动地说“没想到大雪天里还有人惦记着我们,这是我人生中吃的最有温度的一碗面”。疫情期间,陈飞主动捐款并自费采购了大量的酒精、84消毒液等近十万元的医疗物资捐赠给9个街道、属地公园、机关国企等诸多单位和部门。而他却腼腆地说:“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乐善好施、奉献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几年间,陈飞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数百次,累计捐款捐物多达近百万元。

陈飞说到:“作为年轻人,我有责任和义务让中国的民族文化更加辉煌的发展和传承下去。”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为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更是以实际行动成为了“精神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对“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意义深远的推动作用。陈飞参与创作的艺术作品,曾被选作“国礼”送给国外政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了国际舞台,突显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陈飞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他在工作之余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自强不息的他通过多年的努力钻研和勤奋学习,20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2020年9月开始攻读“双博士”学位,一直奔跑在追梦路上的他最终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陈飞在北京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坚持认真学习,爱岗敬业,默默无闻,并身体力行为市、区争光。无论工作中还是学习中,无论业务上还是宣传上,他都做出了表率,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北京榜样和道德模范,陈飞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做出了优秀青年人的成绩。

打造文化中心是北京的核心功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陈飞用他残疾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践行着一个当代青年的优良风貌,在他坎坷而又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正在向全世界演绎着中国青年人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