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月
【敬业奉献】金黎平:女科学家产业扶贫 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
首都文明办 2022-08-02

金黎平,女,1963年4月出生,无党派人士,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9月参加工作,现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所马铃薯研究室副主任。社会职务: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长。

爱岗敬业  科学研究结硕果

金黎平同志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与马铃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科研上,她巾帼不让须眉,率领团队在主产区设立了10余个育种基地,并担任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薯类生产专家组组长和薯类重点实验室主任,每年近一多半时间都是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全国各地的育种基地和各主产区,风雨兼程是家常便饭,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经过30多年来长期研究,凭借“一定要打破国外早熟品种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信念,在早熟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育种路上不断前行,创制了一批突破性育种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积累了一大批遗传育种材料和品种(系)等种质资源,定位和克隆了一批重要性状的基因,将倍性操作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应用于新品种选育中,建立了马铃薯综合高效的育种技术,育成了22个国审和3个省审鲜食和加工用新品种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其中,中薯3号抗旱耐瘠薄,扩大了早熟品种种植区域;中薯5号抗晚疫病丰产,填补了早熟品种抗晚疫病的空白。这些品种在全国各地种植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仅育成的早熟品种累计推广了7800多万亩,近三年新增产值156亿元。2011年入选为 “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6年获“国际块根块茎类作物学会终身成就奖”,2017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授予“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其中,“国际块根块茎类作物学会终身成就奖”是历经50年首次花落中国。

产业扶贫 农民鼓起钱袋子

马铃薯的种植区域与我国贫困地区高度重合,产业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金黎平积极参与国家层面马铃薯产业顶层设计,带领团队人员常年奔波在产业扶贫第一线,足迹遍布全国各大集中连片特困区,培养当地人才、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指导。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和贵州毕节市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和研发基地,开展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为乌兰察布市提供了10多个新品种、30多个新品系和3万多份育种材料,在毕节培育了优良品系94份,合作审定了一个新品种中薯20号,指导当地建立了脱毒种薯生产繁育体系并培养了1名博士。如今马铃薯实实在在成为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马铃薯是宁夏西海固地区、甘肃定西脱贫致富和河北张家口的支柱产业之一。她和团队以育种基地为纽带,整合各方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产业规划、培训和推广宣传等活动,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推广一批新技术,推动马铃薯由温饱作物变成了创收致富作物,撑鼓了农民的钱袋子。2006年她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捐资助学 贫困学生露笑颜

金黎平在爱岗敬业和产业扶贫忘我工作的同时,心里一直牵挂着那些因贫失学的孩子。自1998年开始,金黎平多年不辍坚持捐资捐物,助学帮困,先后在江西九江、四川北川、广西大化、宁夏西吉和贵州毕节等地向学校捐书、向慈善机构捐款和定向资助贫困学生等多种方式捐资助学。她定向资助的西吉县6名贫困学生完成中学学业,其中2名学生成功考上大学。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和最大的省份,毕节地区更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外出打工人口多,留守儿童多,常由于家庭贫困造成适龄儿童失学辍学。为了让更多贫困学生获得上学机会,圆他们上学梦,2017年6月,她向毕节市慈善总会捐赠50万元,与毕节市人民政府配套50万元资金共同成立了“毕节市慈善总会?金黎平?毕节助学基金”。主要资助毕节市七星关区、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的困难学生。每个县(区)资助30名学生,其中小学、初中学生20名,人均发放助学金1000元,高中及大学学生10名,人均发放助学金2000元。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绐孩子们带去来自马铃薯专家的爱心。

她经常说,做农业研究不易,只有像土豆那样扎根泥土,扎根基层、扎根农民,履行好职责,常怀一颗平常心、感恩和善良之心,待人以善,农业科研工作者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社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金黎平就像一个普通的马铃薯花一样,百花丛中不艳丽,也没有浓郁的芳香,可她连着深藏地下的硕果,充盈着人们的寄托,满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前位置:首页 > 1月
【敬业奉献】金黎平:女科学家产业扶贫 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
首都文明办 2022-08-02

金黎平,女,1963年4月出生,无党派人士,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9月参加工作,现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所马铃薯研究室副主任。社会职务: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长。

爱岗敬业  科学研究结硕果

金黎平同志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与马铃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科研上,她巾帼不让须眉,率领团队在主产区设立了10余个育种基地,并担任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薯类生产专家组组长和薯类重点实验室主任,每年近一多半时间都是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全国各地的育种基地和各主产区,风雨兼程是家常便饭,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经过30多年来长期研究,凭借“一定要打破国外早熟品种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信念,在早熟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育种路上不断前行,创制了一批突破性育种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积累了一大批遗传育种材料和品种(系)等种质资源,定位和克隆了一批重要性状的基因,将倍性操作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应用于新品种选育中,建立了马铃薯综合高效的育种技术,育成了22个国审和3个省审鲜食和加工用新品种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其中,中薯3号抗旱耐瘠薄,扩大了早熟品种种植区域;中薯5号抗晚疫病丰产,填补了早熟品种抗晚疫病的空白。这些品种在全国各地种植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仅育成的早熟品种累计推广了7800多万亩,近三年新增产值156亿元。2011年入选为 “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6年获“国际块根块茎类作物学会终身成就奖”,2017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授予“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其中,“国际块根块茎类作物学会终身成就奖”是历经50年首次花落中国。

产业扶贫 农民鼓起钱袋子

马铃薯的种植区域与我国贫困地区高度重合,产业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金黎平积极参与国家层面马铃薯产业顶层设计,带领团队人员常年奔波在产业扶贫第一线,足迹遍布全国各大集中连片特困区,培养当地人才、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指导。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和贵州毕节市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和研发基地,开展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为乌兰察布市提供了10多个新品种、30多个新品系和3万多份育种材料,在毕节培育了优良品系94份,合作审定了一个新品种中薯20号,指导当地建立了脱毒种薯生产繁育体系并培养了1名博士。如今马铃薯实实在在成为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马铃薯是宁夏西海固地区、甘肃定西脱贫致富和河北张家口的支柱产业之一。她和团队以育种基地为纽带,整合各方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产业规划、培训和推广宣传等活动,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推广一批新技术,推动马铃薯由温饱作物变成了创收致富作物,撑鼓了农民的钱袋子。2006年她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捐资助学 贫困学生露笑颜

金黎平在爱岗敬业和产业扶贫忘我工作的同时,心里一直牵挂着那些因贫失学的孩子。自1998年开始,金黎平多年不辍坚持捐资捐物,助学帮困,先后在江西九江、四川北川、广西大化、宁夏西吉和贵州毕节等地向学校捐书、向慈善机构捐款和定向资助贫困学生等多种方式捐资助学。她定向资助的西吉县6名贫困学生完成中学学业,其中2名学生成功考上大学。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和最大的省份,毕节地区更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外出打工人口多,留守儿童多,常由于家庭贫困造成适龄儿童失学辍学。为了让更多贫困学生获得上学机会,圆他们上学梦,2017年6月,她向毕节市慈善总会捐赠50万元,与毕节市人民政府配套50万元资金共同成立了“毕节市慈善总会?金黎平?毕节助学基金”。主要资助毕节市七星关区、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的困难学生。每个县(区)资助30名学生,其中小学、初中学生20名,人均发放助学金1000元,高中及大学学生10名,人均发放助学金2000元。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绐孩子们带去来自马铃薯专家的爱心。

她经常说,做农业研究不易,只有像土豆那样扎根泥土,扎根基层、扎根农民,履行好职责,常怀一颗平常心、感恩和善良之心,待人以善,农业科研工作者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社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金黎平就像一个普通的马铃薯花一样,百花丛中不艳丽,也没有浓郁的芳香,可她连着深藏地下的硕果,充盈着人们的寄托,满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