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8月
【助人为乐】曲远剑:为残疾人朋友带去爱和希望
首都文明办 2022-08-03

曲远剑,男,198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残疾人人才发展中心项目联合发起人。北京市东城区侨联委员、青联委员、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归联理事。曾获得北京市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北京市文创领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因一次志愿服务,在曲远剑的心底埋下了开展助残志愿服务的种子,2008年,第十三届残奥会在北京举办。当时曲远剑是北京邮电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因为一直以来热爱志愿服务,因此在北京残奥会招募志愿者时,曲远剑果断报了名。看着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曲远剑悄悄在心底埋下一粒种子:要给残疾人朋友提供帮助,让他们有尊严的生活,在自己人生赛道上活的精彩。2009年,曲远剑从学校毕业以后在中文在线任职,持续十年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这为他后来的助残就业志愿服务积累了资源,打下了基础。

2009年至2018年,曲远剑积极推进搭建高校与社区的“红色1+1”助老爱老项目,同时坚持通过公益组织向山区孩子捐赠数字读物,并且一直在思考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和方式。

2018年的一次志愿服务中,曲远剑接触到了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一位残疾人。这位残疾人在儿时因为意外被严重烧伤,当时医生劝说家长不要再浪费钱了。父母也只期望以后弟弟能担负起照顾这位残疾哥哥的重担。这次接触,曲远剑感受到了残疾人甚至是残疾人家庭对未来生活的无助和绝望。一次意外,让整个家庭几代人一辈子都笼罩在阴影之下。同时,曲远剑也感受到了眼前的这位残疾人想要证明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因为身体的原因被牢牢地锁在了山区的家里。

“如果有机会不用走出家门,在家里完成一些工作获得报酬,你愿意吗?”曲远剑现在都清楚地记得,残疾人朋友听到这句话后眼神突然变得灵动了,脸上也泛起了一丝笑意。“如果有机会,我当然愿意,但是哪有这样的工作”。很快,这位残疾人就回到了现实。

曲远剑意识到,帮助残疾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这种“扶贫又扶智”的方式比一次性帮扶更有效。通过帮助其就业,可以让残疾人与社会交流,也能让他们的心重新融入社会,重新拥抱生活。于是,曲远剑开始探寻从根本上帮助残疾人的“长久之计”。

创立残疾人人才发展中心,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及就业培训,找到既长期又稳定,同时还可接受异地居家办公的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岗位,变得迫切且必须。回到北京后,曲远剑从自己积累了近十年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入手,与企业反复沟通向残疾人提供部分工作岗位的可能性。经过不懈努力,2年多的时间里,曲远剑和他的合伙人一起,已经争取到包括掌阅科技、中文在线、纵横文学在内的众多知名文创企业为残疾人提供的200个就业岗位储备。从岗位设立、岗前培训再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残疾人员工管理方式,都是在无数次的探讨和沟通中逐渐成型的。

为了稳定和企业的合作,曲远剑与合伙人决定成立项目组,保持与企业的长期对接,并同时对在岗就业残疾人提供持续就业支持和辅导,“残疾人人才发展中心”项目正式确立。项目中运用“人才”二字,是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肯给残疾人机会,残疾人会在合适的岗位上通过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企业创造价值,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解决了工作岗位问题,后续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如何给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让很多只有小学学历的残疾人胜任岗位要求,如何筹集到给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需要用到的计算机,如何保障残疾人心理适应工作的变化等等。

面对这些接踵而至的问题,曲远剑没有放弃,而是一件接着一件干。曲远剑多方努力为残疾人筹集计算机,并规划为残疾人顺利就业提供综合保障。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曲远剑在母校北京邮电大学老师和多家企业的帮助下,为残疾人就业培训筹集到了近200套计算机,同时积极开展就业培训。2年时间里,已经有1300余名残疾人参加培训,其中100余人获得稳定工作岗位,暂未达到岗位要求的残疾人根据个人意愿仍可持续学习或选择在新拓展的岗位上就业。

组建“创翼-助残公益志愿者服务队”,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2年来,随着帮扶残疾人数量的逐年增加,需要提供的就业培训技能种类越来越多,心理辅导等需求也与日俱增。为了进一步深化助残志愿服务,避免志愿服务短期化,曲远剑组织成立了“创翼-助残公益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了近50名志愿者,实现助残服务的长期化、规模化。

2019年,曲远剑与母校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学校网络技术研究院派出40余名研究生志愿者与他们一同来到残疾人身边开展1对1的计算机技能培训,为后续残疾人上岗打下基础。志愿者们不仅教授残疾人就业技能,还为他们带去爱和希望,鼓励他们重新振作精神。

曲远剑希望通过“残疾人人才发展中心”的就业培训和“创翼—助残公益志愿者服务队”的综合志愿服务,让他们掌握就业基本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劳动报酬,让心走出家门,在蓝天翱翔。

疫情期间,曲远剑然希望分布在各地的残疾人朋友不会因为疫情而感到被疏远被冷漠。助残工作由线下转向线上,开设网络就业培训课程,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及科学防疫课程,鼓励已就业的残疾人利用互联网居家就业岗位优势,多生产文创产品,为防疫攻坚、稳定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残疾人人才发展中心”助残项目的推进,让1300余名残疾人通过他们和志愿者们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让100余个残疾人家庭重新有了对新生活的憧憬;让因伤致残、因病致残的残疾人走出困境再次进入社会;让只能用嘴含笔点击屏幕的残疾人获得居家工作岗位,可以自食其力。

有的残疾人自己上岗后,会拿出大量时间帮助其他残疾人,甚至可能影响了自己的收入,可他们却说“老师们帮助我,我也要将这份爱传递下去,继续教教别人”。有的志愿者在培训残疾人时说“学的慢,不要着急,我们不会不理你,我们永远会在路上等着你”。

残疾人在岗位上的努力,志愿者在服务中的耐心,都是曲远剑不断前行的动力。学一个,会一个,干一个,稳定一个,就业一个,持续收入一个是曲远剑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最在意的。不盲目追求助残数量,是对残疾人负责,对志愿者负责,对合作的众多企业负责。

残疾人人才发展中心项目为残疾人带来就业岗位,帮助残疾人与企业实现长久合作。通过残疾人能力和收入的改变,带动数个家庭的变化。“创翼-助残公益志愿者服务队”汇集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上岗就业的综合服务支持。曲远剑的助残志愿服务传递了大型文创企业的社会责任,汇聚了高校及社会各界的爱心,更展现了曲远剑多年的坚持和责任担当。随着岗位的不断拓展,相信会有更多的残疾人成为受益者,也会有更多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志愿者汇聚更多的力量,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的明朗开阔。

当前位置:首页 > 8月
【助人为乐】曲远剑:为残疾人朋友带去爱和希望
首都文明办 2022-08-03

曲远剑,男,198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残疾人人才发展中心项目联合发起人。北京市东城区侨联委员、青联委员、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归联理事。曾获得北京市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北京市文创领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因一次志愿服务,在曲远剑的心底埋下了开展助残志愿服务的种子,2008年,第十三届残奥会在北京举办。当时曲远剑是北京邮电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因为一直以来热爱志愿服务,因此在北京残奥会招募志愿者时,曲远剑果断报了名。看着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曲远剑悄悄在心底埋下一粒种子:要给残疾人朋友提供帮助,让他们有尊严的生活,在自己人生赛道上活的精彩。2009年,曲远剑从学校毕业以后在中文在线任职,持续十年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这为他后来的助残就业志愿服务积累了资源,打下了基础。

2009年至2018年,曲远剑积极推进搭建高校与社区的“红色1+1”助老爱老项目,同时坚持通过公益组织向山区孩子捐赠数字读物,并且一直在思考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和方式。

2018年的一次志愿服务中,曲远剑接触到了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一位残疾人。这位残疾人在儿时因为意外被严重烧伤,当时医生劝说家长不要再浪费钱了。父母也只期望以后弟弟能担负起照顾这位残疾哥哥的重担。这次接触,曲远剑感受到了残疾人甚至是残疾人家庭对未来生活的无助和绝望。一次意外,让整个家庭几代人一辈子都笼罩在阴影之下。同时,曲远剑也感受到了眼前的这位残疾人想要证明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因为身体的原因被牢牢地锁在了山区的家里。

“如果有机会不用走出家门,在家里完成一些工作获得报酬,你愿意吗?”曲远剑现在都清楚地记得,残疾人朋友听到这句话后眼神突然变得灵动了,脸上也泛起了一丝笑意。“如果有机会,我当然愿意,但是哪有这样的工作”。很快,这位残疾人就回到了现实。

曲远剑意识到,帮助残疾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这种“扶贫又扶智”的方式比一次性帮扶更有效。通过帮助其就业,可以让残疾人与社会交流,也能让他们的心重新融入社会,重新拥抱生活。于是,曲远剑开始探寻从根本上帮助残疾人的“长久之计”。

创立残疾人人才发展中心,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及就业培训,找到既长期又稳定,同时还可接受异地居家办公的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岗位,变得迫切且必须。回到北京后,曲远剑从自己积累了近十年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入手,与企业反复沟通向残疾人提供部分工作岗位的可能性。经过不懈努力,2年多的时间里,曲远剑和他的合伙人一起,已经争取到包括掌阅科技、中文在线、纵横文学在内的众多知名文创企业为残疾人提供的200个就业岗位储备。从岗位设立、岗前培训再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残疾人员工管理方式,都是在无数次的探讨和沟通中逐渐成型的。

为了稳定和企业的合作,曲远剑与合伙人决定成立项目组,保持与企业的长期对接,并同时对在岗就业残疾人提供持续就业支持和辅导,“残疾人人才发展中心”项目正式确立。项目中运用“人才”二字,是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肯给残疾人机会,残疾人会在合适的岗位上通过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企业创造价值,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解决了工作岗位问题,后续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如何给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让很多只有小学学历的残疾人胜任岗位要求,如何筹集到给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需要用到的计算机,如何保障残疾人心理适应工作的变化等等。

面对这些接踵而至的问题,曲远剑没有放弃,而是一件接着一件干。曲远剑多方努力为残疾人筹集计算机,并规划为残疾人顺利就业提供综合保障。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曲远剑在母校北京邮电大学老师和多家企业的帮助下,为残疾人就业培训筹集到了近200套计算机,同时积极开展就业培训。2年时间里,已经有1300余名残疾人参加培训,其中100余人获得稳定工作岗位,暂未达到岗位要求的残疾人根据个人意愿仍可持续学习或选择在新拓展的岗位上就业。

组建“创翼-助残公益志愿者服务队”,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2年来,随着帮扶残疾人数量的逐年增加,需要提供的就业培训技能种类越来越多,心理辅导等需求也与日俱增。为了进一步深化助残志愿服务,避免志愿服务短期化,曲远剑组织成立了“创翼-助残公益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了近50名志愿者,实现助残服务的长期化、规模化。

2019年,曲远剑与母校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学校网络技术研究院派出40余名研究生志愿者与他们一同来到残疾人身边开展1对1的计算机技能培训,为后续残疾人上岗打下基础。志愿者们不仅教授残疾人就业技能,还为他们带去爱和希望,鼓励他们重新振作精神。

曲远剑希望通过“残疾人人才发展中心”的就业培训和“创翼—助残公益志愿者服务队”的综合志愿服务,让他们掌握就业基本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劳动报酬,让心走出家门,在蓝天翱翔。

疫情期间,曲远剑然希望分布在各地的残疾人朋友不会因为疫情而感到被疏远被冷漠。助残工作由线下转向线上,开设网络就业培训课程,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及科学防疫课程,鼓励已就业的残疾人利用互联网居家就业岗位优势,多生产文创产品,为防疫攻坚、稳定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残疾人人才发展中心”助残项目的推进,让1300余名残疾人通过他们和志愿者们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让100余个残疾人家庭重新有了对新生活的憧憬;让因伤致残、因病致残的残疾人走出困境再次进入社会;让只能用嘴含笔点击屏幕的残疾人获得居家工作岗位,可以自食其力。

有的残疾人自己上岗后,会拿出大量时间帮助其他残疾人,甚至可能影响了自己的收入,可他们却说“老师们帮助我,我也要将这份爱传递下去,继续教教别人”。有的志愿者在培训残疾人时说“学的慢,不要着急,我们不会不理你,我们永远会在路上等着你”。

残疾人在岗位上的努力,志愿者在服务中的耐心,都是曲远剑不断前行的动力。学一个,会一个,干一个,稳定一个,就业一个,持续收入一个是曲远剑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最在意的。不盲目追求助残数量,是对残疾人负责,对志愿者负责,对合作的众多企业负责。

残疾人人才发展中心项目为残疾人带来就业岗位,帮助残疾人与企业实现长久合作。通过残疾人能力和收入的改变,带动数个家庭的变化。“创翼-助残公益志愿者服务队”汇集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上岗就业的综合服务支持。曲远剑的助残志愿服务传递了大型文创企业的社会责任,汇聚了高校及社会各界的爱心,更展现了曲远剑多年的坚持和责任担当。随着岗位的不断拓展,相信会有更多的残疾人成为受益者,也会有更多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志愿者汇聚更多的力量,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的明朗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