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男,1981年4月生,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义务消防队队长。十年来,李磊自掏腰包300多万元,成立了一支义务消防队,主动承担义务灭火救援任务600余次,救援范围覆盖57个行政村、近9万村民。他的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以及《新华每日电讯》《中国应急管理报》等媒体宣传报道。2020年11月,李磊被评为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
李磊工作照
组建消防队,只为关键时刻帮助他人
李磊十岁的时候,曾亲眼目睹了邻居家的一场火灾。由于大石窝镇四周环山,交通设施差,当时最近的消防中队赶过来要50分钟,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蔓延,吞没整个房屋。想起当时的情景,李磊的心还会突突直跳。
2013年以来,李磊靠着经营石器雕刻工厂的收入,先后购置了3辆消防车,组建了一支10人的消防队伍,加上更新装备、车辆维修保养、人员保险累计投入300余万元。他一边经营生意,一边随时准备义务灭火,专门开通了消防热线,将自己的手机号也公布出去,24小时接听,绝不耽误救援。
在工厂的一面墙上,挂满了群众自发送来的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个十万火急的故事,代表着一个个被挽救的家庭。这些让李磊十分动容,他说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救火现场
配合当地消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一个车库、两层办公用房,组成了义务消防队的"大本营",这是李磊自己将闲置厂房改建的。每次救火,队员们先骑摩托到"大本营",为了节省时间,他们迅速在消防车上更换早已准备好的防护服。周边一旦发生火情,他们距离更近,道路更熟,到达速度更快,平均10分钟、最快2分钟就能到达现场,是救火的"先行军"。
凌晨5时许,一阵急促的"消防警报"响起,还在睡梦中的李磊迅速从床上弹起,一边穿衣服,一边打电话招呼其他人:"王家磨村村委会往南走500米处起火,我们争取8分钟之内赶到……" "快去确认是否断电,是否有煤气罐等易燃、易爆品。" 到达现场后,铺设水带前,李磊会带着大家先排除现场的一切危险因素,并根据烟的颜色来判断火势,"如果是黑烟,就肯定是有燃烧物,如果是白烟,基本就已没有火了。" 十年来,李磊和义务消防队600多次赶赴火情现场,在烈火与硝烟中救出了几十人。
小火,义务消防队可以处置;大火,义务消防队配合专业消防救援队开展灭火工作。为了提高队员们的专业知识、自身防范技能,李磊请来房山消防救援支队、上方山消防救援站的消防指战员做指导和培训。现在义务消防队不仅可以对周围村镇进行灭火救援,还可以对周边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救援处置。义务消防队越来越受到村民的认可,目前已经成为房山区专业消防救援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
救火现场
谈及未来,只要需要就一直干下去
一旦发生火情,生命消失的速度以秒计算,快一分钟就多一分生的希望。义务消防队有个微信群,每个人都把微信铃声改成了"尖锐又刺耳"的消防警报声,并保持24小时开机。"很多火情都发生在夜里,所以临睡前我们会把铃声调到最大,这样能第一时间听到集结号,最快时间到达火情现场。"如今,李磊和队员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肌肉记忆",一旦听到这个声音,就会立马进入战斗状态。
谈到未来发展,李磊觉得自己还很年轻,队员多是工厂的员工,每天靠着搬石头练就了一副好身骨。只要自己的厂子还能继续经营下去,哥儿几个身体还都好,就要继续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