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三季度
【敬业奉献】尹大勇:“尹爸爸”援疆支教 用理想点燃教育火光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3-08-24

尹大勇,男,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对内对外合作交流处主任、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北京高级中学原校长。一直以来,他投身教育一线,始终把满足学生的需求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被师生亲切地称作“尹爸爸”。

他有一个援疆援藏的教育梦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教师,尹大勇从小就受到党的政策关怀,因此他一直希望反哺民族教育、边疆教育。早在2010年,尹大勇就开始为自己的教育梦付诸实施,当时,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受教育部民族司、西藏教育厅、北京市区两级教委重托,开始承办西藏内地高中班。从那时起,参与内高班工作的尹大勇就积极为西藏学生的后勤保障和德育工作倾心倾力。十多年来,不仅是工作日,就连逢年过节他都陪伴在学生身边,还远赴西藏开展家访工作。然而,没能真正在祖国最偏远的地方从教,尹大勇仍有遗憾,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曾多次申请援藏、援疆,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但尹大勇从未放弃。

2020年5月,他终于通过了援疆的各项考核,兴奋激动之余,他赶紧把背包、书籍、药品一切准备就绪,学校工作、家庭生活一切安排妥当,就等着组织集结的号角吹响,奔赴新疆。然而,这时他的身体开始报警,头疼、恶心、烦躁、出汗、进食困难、声音嘶哑。经医院筛查,确定尹大勇患上了恶性肿瘤。尽管如此,他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怕耽误了行程。用他的话讲:“援疆的窗口期对我这个年龄来说时间不多了!”亲友们劝他,别拿健康当儿戏,援疆就让别人去吧。也有人质疑“这个岁数了,为啥要援疆,为了出风头?”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扪心自问,尹大勇心中更加清晰:“我绝不能这样倒下去!”因为心中记挂的梦想,让尹大勇鼓起勇气走进医院切除肿瘤,从入院到出院仅仅13天。

他是所有孩子的“尹爸爸”

到达新疆墨玉县后,迥异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让大病初愈的尹大勇受了很多苦,但他咬牙硬挺了下来,援疆初期的不适应慢慢被工作排解了。在与师生的相处中,他成为师生口里的“尹爸爸”。他有爸爸般的细心与踏实,对每一个有困难的学生关爱备至。他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父亲般的温暖,一位学生曾在日记中写下了无数遍“尹爸爸”,这让他欣慰之余又有点心酸。

此外,他积极带领身边的同事一起为牧区的孩子们献爱心。他们积极参与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策划的“我在北京有个家”活动,很多年轻老师虽然未婚,也结对认领一个孩子。年轻老师说:谁说没结婚就不能认领孩子呢?有爱心就可以做“爸爸”。在这些“爸爸”们的帮助下,一个个孩子由原来不敢大声说话、不自信,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

他是一位让学生感受到希望的好校长

作为“组团式”教育援疆的校长,在治校治学工作中,尹大勇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积累而成了《校长巡查杂记》。从学校制度管理到学生日常管理,从校园文化建设到师资队伍建设,从教学质量提高到教学科研开展,从“校长听课预报”到“生涯规划教育”主题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建立和规范一系列规章制度,他把看似体系庞大而复杂的学校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尹大勇始终认为,一所好学校离不开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在他的带领下,他带领出一支敢于吃苦、敢打硬仗的教师队伍。

有人问尹大勇:作为一名资深教师,为什么还要“折腾”呢?我们听到了他最赤诚的回答:“作为一个老党员,又是少数民族教师,从小沐浴在祖国民族团结的政策下长大,心里早就种下去边疆支教的种子。”他用实际行动证明,教育是关于爱和理想的事业。

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三季度
【敬业奉献】尹大勇:“尹爸爸”援疆支教 用理想点燃教育火光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3-08-24

尹大勇,男,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对内对外合作交流处主任、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北京高级中学原校长。一直以来,他投身教育一线,始终把满足学生的需求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被师生亲切地称作“尹爸爸”。

他有一个援疆援藏的教育梦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教师,尹大勇从小就受到党的政策关怀,因此他一直希望反哺民族教育、边疆教育。早在2010年,尹大勇就开始为自己的教育梦付诸实施,当时,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受教育部民族司、西藏教育厅、北京市区两级教委重托,开始承办西藏内地高中班。从那时起,参与内高班工作的尹大勇就积极为西藏学生的后勤保障和德育工作倾心倾力。十多年来,不仅是工作日,就连逢年过节他都陪伴在学生身边,还远赴西藏开展家访工作。然而,没能真正在祖国最偏远的地方从教,尹大勇仍有遗憾,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曾多次申请援藏、援疆,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但尹大勇从未放弃。

2020年5月,他终于通过了援疆的各项考核,兴奋激动之余,他赶紧把背包、书籍、药品一切准备就绪,学校工作、家庭生活一切安排妥当,就等着组织集结的号角吹响,奔赴新疆。然而,这时他的身体开始报警,头疼、恶心、烦躁、出汗、进食困难、声音嘶哑。经医院筛查,确定尹大勇患上了恶性肿瘤。尽管如此,他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怕耽误了行程。用他的话讲:“援疆的窗口期对我这个年龄来说时间不多了!”亲友们劝他,别拿健康当儿戏,援疆就让别人去吧。也有人质疑“这个岁数了,为啥要援疆,为了出风头?”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扪心自问,尹大勇心中更加清晰:“我绝不能这样倒下去!”因为心中记挂的梦想,让尹大勇鼓起勇气走进医院切除肿瘤,从入院到出院仅仅13天。

他是所有孩子的“尹爸爸”

到达新疆墨玉县后,迥异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让大病初愈的尹大勇受了很多苦,但他咬牙硬挺了下来,援疆初期的不适应慢慢被工作排解了。在与师生的相处中,他成为师生口里的“尹爸爸”。他有爸爸般的细心与踏实,对每一个有困难的学生关爱备至。他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父亲般的温暖,一位学生曾在日记中写下了无数遍“尹爸爸”,这让他欣慰之余又有点心酸。

此外,他积极带领身边的同事一起为牧区的孩子们献爱心。他们积极参与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策划的“我在北京有个家”活动,很多年轻老师虽然未婚,也结对认领一个孩子。年轻老师说:谁说没结婚就不能认领孩子呢?有爱心就可以做“爸爸”。在这些“爸爸”们的帮助下,一个个孩子由原来不敢大声说话、不自信,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

他是一位让学生感受到希望的好校长

作为“组团式”教育援疆的校长,在治校治学工作中,尹大勇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积累而成了《校长巡查杂记》。从学校制度管理到学生日常管理,从校园文化建设到师资队伍建设,从教学质量提高到教学科研开展,从“校长听课预报”到“生涯规划教育”主题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建立和规范一系列规章制度,他把看似体系庞大而复杂的学校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尹大勇始终认为,一所好学校离不开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在他的带领下,他带领出一支敢于吃苦、敢打硬仗的教师队伍。

有人问尹大勇:作为一名资深教师,为什么还要“折腾”呢?我们听到了他最赤诚的回答:“作为一个老党员,又是少数民族教师,从小沐浴在祖国民族团结的政策下长大,心里早就种下去边疆支教的种子。”他用实际行动证明,教育是关于爱和理想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