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士儒,男,1964年3月生,中共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技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0年来,郑士儒对雕刻技艺传承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择一行,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初心,为传承雕刻艺术做出了突出成绩。郑仕儒曾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国第八届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入门立雕,用热爱刻出风格
郑士儒和雕刻技艺的缘分,从孩提时代便结下了。那时候,他家离老牙雕厂很近,加上他又喜爱美术,上学路过牙雕厂时他便想,要是能来这里上班多好。18岁那年,他如愿进入北京牙雕厂。
他从素描、线描等绘画基础学起,从雕木头开始练习雕刻,几年之后才上手牙雕。牙雕技艺传承淘汰率非常高,当初同郑士儒一起进厂的70多个学徒,如今还在从事这项技艺的仅仅剩下三个人。从学徒到牙雕大师,一路浮浮沉沉走过来,离不开“初心”——发自内心地对牙雕工作的热爱。郑士儒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他凭借着巧妙的构思,精湛的手艺,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雕刻风格。
郑士儒进行大型屏风《唐人诗意》的创作
转学平刻,用钻研刻出造诣
郑士儒最开始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柴慈继学习立体牙雕技法,2007年,郑士儒幸运地拜在了中国牙雕界“四大名旦”之一,平面雕刻艺术家陈吉品的门下,当时大家都羡慕他能够得到德高望重老艺术家的指导,却不知道他在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郑士儒说,在那之前的二十多年里,自己一直从事立雕艺术的学习与研究,而师父陈吉品却最擅长平刻艺术。立雕与平刻是两个行当,平刻是所有牙雕技法中最安静的一个门类,平刻几乎用不上半点电动工具,从设计到作品完成都是依靠各种形状的刀具一点一点地手工雕刻。面对困难,郑士儒逼迫自己学习新知识,他大量观摩中国历代名画,从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中国书画艺术融入到牙雕平刻作品中去,使作品构图严谨、气韵生动,极大地提升了牙雕平刻的表现力。他坚持去各大艺术院校自费旁听,在艺术上继续充电,不为学历学位,只为不断提升自我。
郑士儒在工作室完成笔筒《溪山春晓图》的制作
现在,他已熟练掌握北京传统人物圆雕技法,在彩绘平刻方面也传承了陈吉品老先生倾囊教授的技艺技法。通过名师教导和自己学习钻研,在继承了北派雕刻技艺基础上形成了生动、唯美、传神的艺术风格,擅长表现戏剧、诗词人物;平刻品种上,追求典雅、精细的艺术风格,并探索钻研与中国书画艺术相结合,尤其在表现青绿山水方面造诣深厚。
郑士儒进行牙雕细部的雕刻工作
传承文化,用匠心回报社会
郑士儒每件雕刻作品的背后,都展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耗时4个多月制作《松鹿图》,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耗时4个多月制作《松鹤延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京剧入选世界级非遗项目,他耗时3个多月制作《义薄云天》关公像。为了支持博物馆事业和传承中华文化,他主动向中国工艺美术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捐献多件作品。
郑仕儒以身作则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2月15日,他参加录制北京卫视《为你喝彩》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视频在全网播放量累计超2150万次。郑士儒还培养了七位雕刻艺术家,让雕刻技艺不断创新与传承下去。
郑仕儒用无懈可击的雕工,一刀一刀雕刻出了精美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他对雕刻事业的极大热爱。他深知,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人,人的传承离不开心。未来,他会坚持做好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尽己所能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