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二季度
【诚实守信】王克山:42年的守护 绿了青山白了头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4-04-30

王克山,男,1966年1月生,中共党员,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职员。16岁起,他接过父亲手中的造林护林接力棒,坚守承诺40余载,传承了守山人那份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荒山变绿洲的精神,有效保护了2.28万亩林区及野生动物。曾获2019年斯巴鲁生态保护奖,2023年“门头沟道德模范”等荣誉。

立下诺言 青山见证

上世纪60年代初,王克山的父亲来到百花山,主动请缨加入当时的造林队,成为了第一代造林人。1982年,父亲因多年劳累、身体抱恙,无法继续造林队的工作,便把接力棒交给了年仅16岁的王克山。

王克山从小在林区长大,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逐渐养成了保护森林的意识。他经常跟随父亲进山植树造林,不仅学会了识别各种植物,还掌握了植物的生长习性。也正因如此,刚守山3年的他,便被朋友相中,想让他到一家果园帮忙,说那里山中条件好多了,而且工资更高,更利于个人职业发展。面对诱惑与困惑,年少的王克山转向父亲寻求指引和帮助,父亲便带着王克山重新走了一遍那片他从小长大的山林。上山的路上,父亲告诉他,以前的山林生态环境和现在大不相同,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护绿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凭着那份敢把荒山变绿洲的劲头儿,硬生生造出了这片“绿”。父亲说:“给你起名叫‘克山’,就是希望你能克服种种困难,守护这片青山”。望着父亲佝偻的背影,他顿时明白了父亲对自己的期望,明白了自己作为护林人后代应该肩负的责任。于是,他在那片养育他的山林里大喊:“我要当好百花山的护绿人!”

之后,还有粮库、林业站等各种去城里工作的机会,王克山也都先后回绝了,因为他牢记对父亲的承诺,而且一坚守就是40余年,他用自己的青春岁月,换来了山林无恙。

遵守诺言 无怨无悔

王克山刚开始守山时,巡护条件还比较落后。为了守护这2.28万亩林区,为了每天能多巡查一些区域,他天刚亮就背着馒头和水上山,累了歇一会儿便继续前行,即使是冬日里漫山遍野没膝高的厚厚积雪,也没能阻止他巡山的脚步。40多年来,每月平均出巡里程230多公里,从寒风凛冽的严冬,到酷暑难耐的炎夏,年复一年,他走遍了林区的每个角落,磨破了100多工作鞋,每条山路上、每个小溪旁,哪里的树被风刮倒、哪里的桥涵被水冲坏、哪里有病虫害……他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巡护日记中。

后来,随着巡护条件逐渐改善,护林队伍也不断壮大,王克山也有了自己的徒弟们,但山林中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林海深处与世隔绝般的寂寞依然驱之不散。看着徒弟们稚嫩的脸庞,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徒弟们也曾问他,“为什么不离开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他说出了自己名字的由来,以及那份沉甸甸的对父亲的承诺。这些年轻的护林员们也都为王克山的这份坚守,这份尽职尽责、不怕苦累、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染着。

以站为家 与林为伴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他总是第一时间拍下来,通过查阅书籍或互联网等方式认识并记录下来,他逐渐成为了管理站野生动植物资源方面的专家,被大家称为“活地图”。每年4月至10月病虫害高发期,他都寻遍山林的每棵树木,检测红脂大小蠹、松梢螟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情况,做好山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2018年4月,他在巡护林区水池时,还救治过一只因翅膀受伤无法飞翔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

平日一有时间,王克山就走村串户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在重点路口路段悬挂护林防火横幅,呼吁大家一起保护山林。每到防火期,都是王克山最为忙碌的时候,他坚持每天巡查2次,碰上清明、春节等重点节假日,每天巡查4-6次,为的就是杜绝火灾隐患,确保安全。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护林员,他严格防范所有进山的外来人员,也因此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看一眼他们的神态和装束,就能分辨这人是否携带了火种进山、是否会在林区里抽烟。这些年,王克山劝返的这种“外来人员”就多达1.2万余人次。他总说,这片山林就是他的家,要用尽所有守护这些“家人”。

王克山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百花山,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壮举,有的只是践行诺言、默默付出。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天更蓝、林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二季度
【诚实守信】王克山:42年的守护 绿了青山白了头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4-04-30

王克山,男,1966年1月生,中共党员,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职员。16岁起,他接过父亲手中的造林护林接力棒,坚守承诺40余载,传承了守山人那份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荒山变绿洲的精神,有效保护了2.28万亩林区及野生动物。曾获2019年斯巴鲁生态保护奖,2023年“门头沟道德模范”等荣誉。

立下诺言 青山见证

上世纪60年代初,王克山的父亲来到百花山,主动请缨加入当时的造林队,成为了第一代造林人。1982年,父亲因多年劳累、身体抱恙,无法继续造林队的工作,便把接力棒交给了年仅16岁的王克山。

王克山从小在林区长大,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逐渐养成了保护森林的意识。他经常跟随父亲进山植树造林,不仅学会了识别各种植物,还掌握了植物的生长习性。也正因如此,刚守山3年的他,便被朋友相中,想让他到一家果园帮忙,说那里山中条件好多了,而且工资更高,更利于个人职业发展。面对诱惑与困惑,年少的王克山转向父亲寻求指引和帮助,父亲便带着王克山重新走了一遍那片他从小长大的山林。上山的路上,父亲告诉他,以前的山林生态环境和现在大不相同,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护绿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凭着那份敢把荒山变绿洲的劲头儿,硬生生造出了这片“绿”。父亲说:“给你起名叫‘克山’,就是希望你能克服种种困难,守护这片青山”。望着父亲佝偻的背影,他顿时明白了父亲对自己的期望,明白了自己作为护林人后代应该肩负的责任。于是,他在那片养育他的山林里大喊:“我要当好百花山的护绿人!”

之后,还有粮库、林业站等各种去城里工作的机会,王克山也都先后回绝了,因为他牢记对父亲的承诺,而且一坚守就是40余年,他用自己的青春岁月,换来了山林无恙。

遵守诺言 无怨无悔

王克山刚开始守山时,巡护条件还比较落后。为了守护这2.28万亩林区,为了每天能多巡查一些区域,他天刚亮就背着馒头和水上山,累了歇一会儿便继续前行,即使是冬日里漫山遍野没膝高的厚厚积雪,也没能阻止他巡山的脚步。40多年来,每月平均出巡里程230多公里,从寒风凛冽的严冬,到酷暑难耐的炎夏,年复一年,他走遍了林区的每个角落,磨破了100多工作鞋,每条山路上、每个小溪旁,哪里的树被风刮倒、哪里的桥涵被水冲坏、哪里有病虫害……他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巡护日记中。

后来,随着巡护条件逐渐改善,护林队伍也不断壮大,王克山也有了自己的徒弟们,但山林中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林海深处与世隔绝般的寂寞依然驱之不散。看着徒弟们稚嫩的脸庞,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徒弟们也曾问他,“为什么不离开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他说出了自己名字的由来,以及那份沉甸甸的对父亲的承诺。这些年轻的护林员们也都为王克山的这份坚守,这份尽职尽责、不怕苦累、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染着。

以站为家 与林为伴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他总是第一时间拍下来,通过查阅书籍或互联网等方式认识并记录下来,他逐渐成为了管理站野生动植物资源方面的专家,被大家称为“活地图”。每年4月至10月病虫害高发期,他都寻遍山林的每棵树木,检测红脂大小蠹、松梢螟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情况,做好山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2018年4月,他在巡护林区水池时,还救治过一只因翅膀受伤无法飞翔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

平日一有时间,王克山就走村串户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在重点路口路段悬挂护林防火横幅,呼吁大家一起保护山林。每到防火期,都是王克山最为忙碌的时候,他坚持每天巡查2次,碰上清明、春节等重点节假日,每天巡查4-6次,为的就是杜绝火灾隐患,确保安全。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护林员,他严格防范所有进山的外来人员,也因此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看一眼他们的神态和装束,就能分辨这人是否携带了火种进山、是否会在林区里抽烟。这些年,王克山劝返的这种“外来人员”就多达1.2万余人次。他总说,这片山林就是他的家,要用尽所有守护这些“家人”。

王克山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百花山,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壮举,有的只是践行诺言、默默付出。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天更蓝、林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