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男,1989年11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密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褒扬纪念中心副主任。5年来,他每年都对220余条烈士安葬地、牺牲地信息进行专项核查,精准掌握全区各级各类烈士纪念设施情况,并查出6座此前未被发现的烈士墓,为1564名烈士撰写了12万字的英名录。曾获2024年“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谨记职责 束一身“戎装”
2011年,田野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军入伍。接到入伍通知后,他选择去条件最为艰苦的西藏军区。期间,他克服高寒缺氧等状况,积极投身训练,并参与了雅安地震物资运输救援等任务,多次获得优秀士兵等荣誉。退役后,田野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预备役方阵,用7个月的时间刻苦训练5130公里,以128步1分06秒“零误差”的精准度完成了国庆阅兵式任务。
给部队官兵讲述古北口战役的故事
爱岗敬业 厚植家国情怀
2019年,田野被调入密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从事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工作期间,他每年都对全区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专项核查,对220余条烈士安葬地、牺牲地信息进行核实,精准掌握全区各级各类烈士纪念设施情况。5年来,他坚持每年徒步35公里陡峭山路,背着十几斤重的祭奠品和扫墓清洁用品,耗时6小时以上,翻过海拔1210米的黄花顶高山,为深山里原十团驻地的沈爽等30名烈士扫墓。每次来扫墓,他都会逐一向每位烈士墓碑鞠躬致敬,给烈士敬上一杯酒,默念他们的名字,轻轻擦拭碑上的尘土和枯枝落叶,并拿出报纸,给先烈们读读新闻,讲讲他们曾经为之浴血奋斗直至牺牲的新中国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还会跟烈士们聊会儿天:“先辈们,你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现在已经胜利了,现在我们的生活都很幸福,感谢你们!你们就放心吧!”
在核查烈士墓的过程中,他发现了6座此前未被发现的烈士墓。看到他们被层层树叶掩盖着,田野想,“这些无名的英烈就这样默默地躺在偏僻的山坡上被遗忘?太可惜了!”深感责任重大的他,决心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英烈们的英勇事迹。于是,他翻越了烈士所战斗过的大大小小十余座山峰,走访了战斗遗址周边的村庄,并对上百条线索逐一核实,虽然调查的整个过程非常考验体力和意志,但他从未放弃。
拍摄白乙化烈士宣传片
有一次,当一位村民告诉田野深山某处疑似有烈士遗骸时,他激动不已,天还没亮就带领团队出发,徒步行走17公里山路寻找,由于深山里天一黑就无法继续搜寻工作,每次寻找的时间只有2个小时,他们就坚持每天反复进山、反复寻找。终于,在坚持了10天后,他们找到了烈士遗骸,并连夜带遗骸赶回纪念地进行妥善安葬。后来,田野还查阅了上千份历史文献,核对了大量的资料,成功确认了这6座无名烈士墓就是当年参加“臭水坑事件”牺牲烈士的墓地。
为了让英烈的事迹为大众所知、丰富当地的历史记忆,他还主动为辖区所有烈士撰写英名录。虽然过程繁杂而枯燥,但为了准确地还原历史,让英烈的牺牲更有意义,他熬过了180多个夜晚。每当夜深人静时,他还在灯下翻阅着一页页泛黄的文件,在字里行间中仔细描述那些逝去生命的感人故事。就这样,他完成了1564名烈士12万字的英名录。
2021年,田野还带队完成了15个镇52个村144个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项目。他不仅是规划者和推动者,更是亲力亲为的执行者,他经常亲自到修建现场,尽力保护和管理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他坚信,这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启迪。
赓续血脉 扬烈士英名
田野守护烈士英灵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也因此成为了北京卫视《档案》节目的讲述人。自那开始,他便经常去纪念馆向更多的人讲述红色历史故事,5年来共宣讲百余场、受众近万人,号召大家继承和发扬先辈们英勇奋斗的精神,激励大家在新时代有所作为、不辜负先烈英烈遗志。
田野自觉把自身成长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弘扬英烈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业中,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退役军人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