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三季度
【敬业奉献】许秀梅:十二载真情奉献 暖心帮扶残疾人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8-08

许秀梅,1978年8月生,中共党员,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残联协管员。自2013年10月任职起,许秀梅倾心助力残疾人就业,将每一项惠民政策精准送达残疾人手中。曾获第三届“最美石槽人”称号,其家庭曾获顺义区“最美家庭”荣誉。

一本“活账”装在心,精准帮扶送到门

作为残联协管员,许秀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全镇的残疾人送去帮扶政策,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她坚持“政策找人”,而不是坐等“人找政策”。十二年来,为精准帮扶镇内残疾人,许秀梅将全镇900多名残疾人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就业意愿等整理成册,并将现行常用的13项残疾人优惠政策的名称、申请条件、申请流程等汇编成台,随身携带,随时更新。这样一来,只要将一册、一台进行比对,残疾人情况和优惠政策就随时能匹配上。

2020年,许秀梅在良善庄村走访时,注意到残疾人老左一家的生活非常困难。老左患有重度智力与听力双重残疾,妻子是重度智力障碍,家庭经济十分拮据。许秀梅试着联系了周边十多家企业,希望能为老左找到合适的工作。然而,受限于老左的身体条件,几次努力都落了空。就在帮扶工作陷入僵局时,她偶然得知镇政府有个保洁员岗位有空缺。她立刻行动,主动找到保洁公司沟通。保洁公司领导起初对老左的身体状况有些顾虑,但在许秀梅不厌其烦的沟通协调下,最终录用了老左。随后,许秀梅又忙前忙后,协助老左准备各项入职材料。这份工作让老左重拾生活信心,真切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一声“老师”出口,点滴关爱润无声

北石槽镇温馨家园是由镇级财政统筹建设,为残疾人开展讲座和技能培训的暖心阵地。在这里,许秀梅负责教授社会适应课程。她手把手带领残疾学员练习写名字、乘车、买东西等基本技能,为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学员里最让许秀梅牵挂的是小周母子。这对母子都有智力残疾,孩子小周因家庭及童年经历,性格极度内向,见人就发抖,说话都不敢抬头。许秀梅坚持每周为小周做一次心理疏导。多次接触后,许秀梅发现小周喜欢电子产品。她就时常借口温馨家园里的电子产品“出了问题”,主动找小周来“维修”。问题解决后,许秀梅都会给小周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慢慢的,小周的症状逐渐缓解,曾经躲闪的眼神亮了起来,话也变多了,脸上时常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看到这些,许秀梅心里满是欣慰与骄傲。

一颗“爱心”传递,薪火相传家园

许秀梅的爱与责任,源于切身经历。她有一对天生失聪的双胞胎儿子,曾辞职多年陪伴孩子康复,深知残疾家庭的艰辛。“我的孩子能走出无声世界,我也要帮更多残疾人活出尊严。”这份“母爱”在工作中不断延伸。她常常忙得顾不上给读大学的儿子转生活费,心里却时刻牵挂着数百位残疾朋友的冷暖。在许秀梅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儿子也用零花钱,为温馨家园的学员添置衣食;为镇里的困难家庭捐衣捐物;还在假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到温馨家园做义工。

十多个寒来暑往,许秀梅把生命中最温暖的时光,献给了基层残疾人事业。她以热忱之心,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用朴素的坚守与动人的奉献,为残疾朋友们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三季度
【敬业奉献】许秀梅:十二载真情奉献 暖心帮扶残疾人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8-08

许秀梅,1978年8月生,中共党员,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残联协管员。自2013年10月任职起,许秀梅倾心助力残疾人就业,将每一项惠民政策精准送达残疾人手中。曾获第三届“最美石槽人”称号,其家庭曾获顺义区“最美家庭”荣誉。

一本“活账”装在心,精准帮扶送到门

作为残联协管员,许秀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全镇的残疾人送去帮扶政策,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她坚持“政策找人”,而不是坐等“人找政策”。十二年来,为精准帮扶镇内残疾人,许秀梅将全镇900多名残疾人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就业意愿等整理成册,并将现行常用的13项残疾人优惠政策的名称、申请条件、申请流程等汇编成台,随身携带,随时更新。这样一来,只要将一册、一台进行比对,残疾人情况和优惠政策就随时能匹配上。

2020年,许秀梅在良善庄村走访时,注意到残疾人老左一家的生活非常困难。老左患有重度智力与听力双重残疾,妻子是重度智力障碍,家庭经济十分拮据。许秀梅试着联系了周边十多家企业,希望能为老左找到合适的工作。然而,受限于老左的身体条件,几次努力都落了空。就在帮扶工作陷入僵局时,她偶然得知镇政府有个保洁员岗位有空缺。她立刻行动,主动找到保洁公司沟通。保洁公司领导起初对老左的身体状况有些顾虑,但在许秀梅不厌其烦的沟通协调下,最终录用了老左。随后,许秀梅又忙前忙后,协助老左准备各项入职材料。这份工作让老左重拾生活信心,真切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一声“老师”出口,点滴关爱润无声

北石槽镇温馨家园是由镇级财政统筹建设,为残疾人开展讲座和技能培训的暖心阵地。在这里,许秀梅负责教授社会适应课程。她手把手带领残疾学员练习写名字、乘车、买东西等基本技能,为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学员里最让许秀梅牵挂的是小周母子。这对母子都有智力残疾,孩子小周因家庭及童年经历,性格极度内向,见人就发抖,说话都不敢抬头。许秀梅坚持每周为小周做一次心理疏导。多次接触后,许秀梅发现小周喜欢电子产品。她就时常借口温馨家园里的电子产品“出了问题”,主动找小周来“维修”。问题解决后,许秀梅都会给小周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慢慢的,小周的症状逐渐缓解,曾经躲闪的眼神亮了起来,话也变多了,脸上时常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看到这些,许秀梅心里满是欣慰与骄傲。

一颗“爱心”传递,薪火相传家园

许秀梅的爱与责任,源于切身经历。她有一对天生失聪的双胞胎儿子,曾辞职多年陪伴孩子康复,深知残疾家庭的艰辛。“我的孩子能走出无声世界,我也要帮更多残疾人活出尊严。”这份“母爱”在工作中不断延伸。她常常忙得顾不上给读大学的儿子转生活费,心里却时刻牵挂着数百位残疾朋友的冷暖。在许秀梅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儿子也用零花钱,为温馨家园的学员添置衣食;为镇里的困难家庭捐衣捐物;还在假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到温馨家园做义工。

十多个寒来暑往,许秀梅把生命中最温暖的时光,献给了基层残疾人事业。她以热忱之心,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用朴素的坚守与动人的奉献,为残疾朋友们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