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7月
【孝老爱亲】彭慧琴:青春书写奇迹 孝心撼动村野
首都文明办 2012-07-03

恬静的村庄里总有一个身影活跃在大家的视线中,提起她众人赞不绝口,她没有让人钦羡的美貌,没有显赫的背景,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她却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孝心感动着很多人,她是儿媳,是老婆,是母亲,是女人,在各个角色中她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段传奇,一段不可思议的传奇,她的名字叫彭慧琴。

二十五年前,彭慧琴不顾家人的阻挠嫁给了喇叭沟门满族乡下河北村的马信。马信有一个傻哥哥,父母二人长年卧病在床,知道这些情况的彭慧琴还是毅然决然的嫁了过来。乐观、开朗、勤劳、孝顺的她,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把一个濒临崩溃的家庭打造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

百善孝为贵。从嫁过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公公婆婆和傻子哥哥的照顾。2001年,婆婆去世后,为了从生活和心理上给公公安慰,彭慧琴没有和丈夫商量就将老人接回了家,并将自己的大房间让了出来,给老人住,承担起所有的经济支出,同时也常跟老人说说话,让老人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由于多病的公公每天都要吃很多种药,每次她都会把细心的分好之后再送到老人的手中,由于公公的牙不好,每顿饭她都要给老人做一些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饭菜,让老人吃的更舒服。前几年,公公马瑞福因外出摔伤了腿,虽然及时上医院治疗,但是因为岁数大了恢复不理想,经常会感觉到腿疼,行走不方便,再加上丈夫马信多年来一直在外跑车,就彭慧琴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照料老人的生活,老人经常感动的掉下眼泪,可彭慧琴却总是笑笑说这不算什么,在彭慧琴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人渐渐康复。如今走在村中还能看见老人拄着拐杖在散步,跟别人聊天,跟人夸耀自己儿媳妇的孝顺。

百事德为贵。彭慧琴夫妻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工作上事业上的相互支持者,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支持,他们的共同观点是先做人后做事。在良好的道德观念支配下,夫妻俩十分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从小教育子女学好科学知识,从小学会助人为乐。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非常注重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从不在孩子面前消极、泄气的话,始终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让孩子在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理想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他们还用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影响着周围村民,同时也热心关心周围村民的子女教育,经常为他们的子女提供一些学习资料,互相探讨交流教育子女的方法。他们深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的潜在力量是巨大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一个人的成长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每个家庭和谐,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邻里和为贵。虽然彭慧琴平时很忙,但一直是村里的文艺骨干,村里乡里有大大小小的文艺节目总是少不了彭慧琴的身影,凭着自身的爱好,从2000年起彭慧琴开始着重加强自己的文艺方面的修养,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为了配合村委会的开展好文化活动,无论平时自己的工作多么繁重,她从来都没有耽误过秧歌队的练习。连续数年的乡满族风情节秧歌大赛,她都怀着满腔热情积极参与,她认真钻研,不断改进动作,使动作更优美,更协调,和秧歌队的其他成员每天积极练习,并不断激励大家的热情。每年的秧歌大赛上都会取得优异成绩。在这支秧歌队的带动下,每年夏季村内文化氛围都异常活跃,很多妇女群众都会参加到秧歌舞的练习中来,精神面貌随之改观。今年为了准备汤河川满族文化风情节,村里专门邀请了一位专业的老师来村里教村民学习满族宫廷舞,彭慧琴努力学习,成为第一个学会这个舞蹈的,然后她又主动教给大家,经过一段日子的刻苦学习,一段充满满族特色的满族宫廷舞展现在了人们面前。凭着这个节目她们还参加了今年的汤河川满族文化风情节的演出,演出大获成功得到了观众的一直好评。除了把自己的家庭经营的美满和谐,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相处的非常好,每当谁家有困难,或出现家庭矛盾,她都会热心帮忙,为她们化解矛盾,得到所有的村民的尊敬,村民们都说彭慧琴真是一个好人。另外彭慧琴还一直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即使自己家并不富裕,但在青海省玉树县大地震袭来的时候,她最先捐出钱财和衣物,并在她的率先发动下号召全村群众为灾区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人都有一种活法,当初我没有后悔过,现在也是,我没有做过任何惊天动地的事情,我只知道这些都是我该做的”已过不惑之年的彭慧琴总是笑眯眯的说道。家庭美满、邻里和睦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她遇到了,不仅因为她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她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她有一种坚持的魄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有常人所无法具有的心态,她是山野中善良的使者,她架起了通向美满的桥梁,勾勒出了和谐的画卷。

当前位置:首页 > 7月
【孝老爱亲】彭慧琴:青春书写奇迹 孝心撼动村野
首都文明办 2012-07-03

恬静的村庄里总有一个身影活跃在大家的视线中,提起她众人赞不绝口,她没有让人钦羡的美貌,没有显赫的背景,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她却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孝心感动着很多人,她是儿媳,是老婆,是母亲,是女人,在各个角色中她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段传奇,一段不可思议的传奇,她的名字叫彭慧琴。

二十五年前,彭慧琴不顾家人的阻挠嫁给了喇叭沟门满族乡下河北村的马信。马信有一个傻哥哥,父母二人长年卧病在床,知道这些情况的彭慧琴还是毅然决然的嫁了过来。乐观、开朗、勤劳、孝顺的她,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把一个濒临崩溃的家庭打造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

百善孝为贵。从嫁过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公公婆婆和傻子哥哥的照顾。2001年,婆婆去世后,为了从生活和心理上给公公安慰,彭慧琴没有和丈夫商量就将老人接回了家,并将自己的大房间让了出来,给老人住,承担起所有的经济支出,同时也常跟老人说说话,让老人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由于多病的公公每天都要吃很多种药,每次她都会把细心的分好之后再送到老人的手中,由于公公的牙不好,每顿饭她都要给老人做一些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饭菜,让老人吃的更舒服。前几年,公公马瑞福因外出摔伤了腿,虽然及时上医院治疗,但是因为岁数大了恢复不理想,经常会感觉到腿疼,行走不方便,再加上丈夫马信多年来一直在外跑车,就彭慧琴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照料老人的生活,老人经常感动的掉下眼泪,可彭慧琴却总是笑笑说这不算什么,在彭慧琴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人渐渐康复。如今走在村中还能看见老人拄着拐杖在散步,跟别人聊天,跟人夸耀自己儿媳妇的孝顺。

百事德为贵。彭慧琴夫妻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工作上事业上的相互支持者,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支持,他们的共同观点是先做人后做事。在良好的道德观念支配下,夫妻俩十分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从小教育子女学好科学知识,从小学会助人为乐。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非常注重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从不在孩子面前消极、泄气的话,始终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让孩子在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理想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他们还用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影响着周围村民,同时也热心关心周围村民的子女教育,经常为他们的子女提供一些学习资料,互相探讨交流教育子女的方法。他们深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的潜在力量是巨大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一个人的成长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每个家庭和谐,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邻里和为贵。虽然彭慧琴平时很忙,但一直是村里的文艺骨干,村里乡里有大大小小的文艺节目总是少不了彭慧琴的身影,凭着自身的爱好,从2000年起彭慧琴开始着重加强自己的文艺方面的修养,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为了配合村委会的开展好文化活动,无论平时自己的工作多么繁重,她从来都没有耽误过秧歌队的练习。连续数年的乡满族风情节秧歌大赛,她都怀着满腔热情积极参与,她认真钻研,不断改进动作,使动作更优美,更协调,和秧歌队的其他成员每天积极练习,并不断激励大家的热情。每年的秧歌大赛上都会取得优异成绩。在这支秧歌队的带动下,每年夏季村内文化氛围都异常活跃,很多妇女群众都会参加到秧歌舞的练习中来,精神面貌随之改观。今年为了准备汤河川满族文化风情节,村里专门邀请了一位专业的老师来村里教村民学习满族宫廷舞,彭慧琴努力学习,成为第一个学会这个舞蹈的,然后她又主动教给大家,经过一段日子的刻苦学习,一段充满满族特色的满族宫廷舞展现在了人们面前。凭着这个节目她们还参加了今年的汤河川满族文化风情节的演出,演出大获成功得到了观众的一直好评。除了把自己的家庭经营的美满和谐,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相处的非常好,每当谁家有困难,或出现家庭矛盾,她都会热心帮忙,为她们化解矛盾,得到所有的村民的尊敬,村民们都说彭慧琴真是一个好人。另外彭慧琴还一直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即使自己家并不富裕,但在青海省玉树县大地震袭来的时候,她最先捐出钱财和衣物,并在她的率先发动下号召全村群众为灾区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人都有一种活法,当初我没有后悔过,现在也是,我没有做过任何惊天动地的事情,我只知道这些都是我该做的”已过不惑之年的彭慧琴总是笑眯眯的说道。家庭美满、邻里和睦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她遇到了,不仅因为她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她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她有一种坚持的魄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有常人所无法具有的心态,她是山野中善良的使者,她架起了通向美满的桥梁,勾勒出了和谐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