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9月
【诚实守信】于滨:中关村“可信”带头人
首都文明办 2012-12-07

于滨,北京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会长,中关村软件行业党委书记。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于滨伴随着中关村的发展,推动并见证了中国软件行业的振兴,他以共产党员的强烈使命感,以社会活动家的广阔视野,以企业家的开拓精神,在中关村的热土上谱写了一曲奉献和创新的时代乐章。

服务社会。2007年至今,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组织发起了中关村牵手新农村活动,建两村工程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为海淀上庄镇李家坟村等12家农村建立了的信息平台,选派信息指导员定期辅导,为李家坟村农民14天销售7万金油桃,获得70多万元收入。“两村工程的核心目的是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上网的问题。随着农村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很多村里面已经具备了上网的条件,但是到了农户那里,上网能力并不高。我们的目标是一个村里面至少要有一个工作室、一台电脑,到了收获季节,村民们把他们的供求信息,提前将产品信息发布出来。”2009年,发起了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希望工程,组织一百名党员每年一对一帮扶,一百名来自北理工、北交大等学校的贫困大学生就业。至今受到帮助的大学生有660多名。2009年6月22日,红色中关村就业帮扶希望工程启动仪式上,海淀区委常委刘鸿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此项工程至少有三方面意义: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开创了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组织党建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至2012年2月,已有数百名大学生接受了帮扶,这些学生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211高校。于滨为贫困学生创造了机会,也为企业和党员创造了机会,软件党委的13个支部与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通道,也建立了产学研互助合作关系,企业可以与学校的实验室开展合作,提高了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所以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党员们的积极响应。

传播创新文化。2012年2月开始中关村软件协会在中关村软件行业党委引领下,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组织中关村著名创新企业总裁作为志愿者走进北理工。于滨作为软件协会会长兼软件行业党委书记亲自邀请到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正刚、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军、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严望佳、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康弘、北京纽曼腾飞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程静参与了校企联动-分享北京精神·传播创新文化活动,传播了企业创新文化,扩大了企业品牌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并且他们作为志愿者言传身教经验分享,为即将毕业大学生授课解惑,指明就业择业方向,并为企业在名校开设培养定制班做前期铺垫,企业家和学生现场互动,近距离解决应届毕业生的现实问题,是学生高校受益匪浅。为更广泛的影响和教育北京高校学生的择业就业观,特邀请媒体和专业节目录制组,现场为企业家的言传身教、互动环节做主题讲座录制,并后期剪裁制作成具有教育意义的光盘;并上传“北京精神”网站,进而更广泛的受益于大学生,受益于社会。

可信人做可信产品。为了助推创新国家建设,组织百强企业发起了《可信中关村公约》—依公约共治行业和谐—“可信人做可信产品”活动。全体缔约方承诺:有效保护每一个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产品,依本公约有效共治可担责任的、行业诚信机制,共建行业立信、行业监督、行业鉴定、行业调解、行业仲裁和行业制裁,为员工提供公平的、零风险的、快乐成长的行业服务,为企业提供零风险的、可信行业服务,共立可信核心员工、可信创新企业,正己,正人,正企,正版,共防假冒伪劣,共防内盗风险、内训风险、断离风险和腐败风险,创造一个有爱的、可信世界。在于滨的倡导下,软件协会启动了“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着力于打造可信中关村。2011年5月11日,于滨组织中关村软件行业百强企业发起《可信中关村公约》,决定共建行业诚信自律制度。

当前位置:首页 > 9月
【诚实守信】于滨:中关村“可信”带头人
首都文明办 2012-12-07

于滨,北京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会长,中关村软件行业党委书记。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于滨伴随着中关村的发展,推动并见证了中国软件行业的振兴,他以共产党员的强烈使命感,以社会活动家的广阔视野,以企业家的开拓精神,在中关村的热土上谱写了一曲奉献和创新的时代乐章。

服务社会。2007年至今,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组织发起了中关村牵手新农村活动,建两村工程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为海淀上庄镇李家坟村等12家农村建立了的信息平台,选派信息指导员定期辅导,为李家坟村农民14天销售7万金油桃,获得70多万元收入。“两村工程的核心目的是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上网的问题。随着农村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很多村里面已经具备了上网的条件,但是到了农户那里,上网能力并不高。我们的目标是一个村里面至少要有一个工作室、一台电脑,到了收获季节,村民们把他们的供求信息,提前将产品信息发布出来。”2009年,发起了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希望工程,组织一百名党员每年一对一帮扶,一百名来自北理工、北交大等学校的贫困大学生就业。至今受到帮助的大学生有660多名。2009年6月22日,红色中关村就业帮扶希望工程启动仪式上,海淀区委常委刘鸿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此项工程至少有三方面意义: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开创了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组织党建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至2012年2月,已有数百名大学生接受了帮扶,这些学生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211高校。于滨为贫困学生创造了机会,也为企业和党员创造了机会,软件党委的13个支部与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通道,也建立了产学研互助合作关系,企业可以与学校的实验室开展合作,提高了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所以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党员们的积极响应。

传播创新文化。2012年2月开始中关村软件协会在中关村软件行业党委引领下,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组织中关村著名创新企业总裁作为志愿者走进北理工。于滨作为软件协会会长兼软件行业党委书记亲自邀请到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正刚、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军、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严望佳、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康弘、北京纽曼腾飞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程静参与了校企联动-分享北京精神·传播创新文化活动,传播了企业创新文化,扩大了企业品牌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并且他们作为志愿者言传身教经验分享,为即将毕业大学生授课解惑,指明就业择业方向,并为企业在名校开设培养定制班做前期铺垫,企业家和学生现场互动,近距离解决应届毕业生的现实问题,是学生高校受益匪浅。为更广泛的影响和教育北京高校学生的择业就业观,特邀请媒体和专业节目录制组,现场为企业家的言传身教、互动环节做主题讲座录制,并后期剪裁制作成具有教育意义的光盘;并上传“北京精神”网站,进而更广泛的受益于大学生,受益于社会。

可信人做可信产品。为了助推创新国家建设,组织百强企业发起了《可信中关村公约》—依公约共治行业和谐—“可信人做可信产品”活动。全体缔约方承诺:有效保护每一个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产品,依本公约有效共治可担责任的、行业诚信机制,共建行业立信、行业监督、行业鉴定、行业调解、行业仲裁和行业制裁,为员工提供公平的、零风险的、快乐成长的行业服务,为企业提供零风险的、可信行业服务,共立可信核心员工、可信创新企业,正己,正人,正企,正版,共防假冒伪劣,共防内盗风险、内训风险、断离风险和腐败风险,创造一个有爱的、可信世界。在于滨的倡导下,软件协会启动了“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着力于打造可信中关村。2011年5月11日,于滨组织中关村软件行业百强企业发起《可信中关村公约》,决定共建行业诚信自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