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9月
【敬业奉献】李成友:感动北京环卫工
首都文明办 2012-12-07

暴雨如注,积水成河。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强度降雨。一位环卫工人奋不顾身俯身水中清理雨水篦子的身影,凝聚成北京精神的“最美剪影”和“最佳注脚”……他叫李成友,现年46岁,是海淀环卫中心二队魏公村班的一名环卫职工,负责中关村南大街西侧辅路的道路保洁。

掀开雨箅子的那一刻想的就是别让马路积水

“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吗”,当得知自己“一夜成名”的消息后,李成友微笑着用朴实的话语解释着自己雨中的“壮举”。即使在神舟大厦门前,说起暴雨中那个定格在无数人记忆中的“掀雨箅子”的动作时,李师傅也依然觉得这就是他的本职工作。

“当时雨下得挺急,我也想找个地方避一避。”21日下午2点40分,李成友穿着黑色的雨衣,骑着三轮车路过神舟大厦时,先前的毛毛细雨突然变成瓢泼大雨。路面上的积水很快没过脚踝,水还在上涨。

“路上的水快把保洁车的轱辘没了一半了,我估计是雨篦子堵塞了,要赶快清理,不然马路上的积水会越来越深,要是行人看不清路,绊倒摔倒了怎么办?”

此时,李师傅顾不上避雨,凭着经验,很快找到最近的一个雨箅子,发现水正从雨箅子里往外涌。

这处雨箅子位于中关村大街的一个主路出口,为了防止雨天驾车的司机能够看到他,李师傅在草地里找到一个废弃的锥筒挡在自己的前方。掀开雨箅子的盖儿时,他又担心行人路过时会掉进井里,随即把三轮车横在身后。

“掀开盖儿,积水根本排不走,完全堵瓷实了。”确定这一情况后,李师傅到路边找来一根被雨水打断的树枝,对着井里疏通,水还是排不掉。情急之下,李成友憋了一口气,弯下腰,整个身子都趴在水中,积水没过雨衣,撞向胸膛。他俯着身,右手伸进井里尽力往下掏,终于摸到了两块大砖头。搬开砖头,拽出砖头上缠绕的杂物后,水瞬间朝这个雨水口涌来。大约4分钟以后,附近路面的积水逐渐减少了。

李师傅把篦子搭在保洁车上,一点一点择干净塑料袋、树叶、淤泥等杂物,并把杂物丢进保洁车里,又重新盖好了雨箅子。此时的他,身体、头发、衣服、鞋全部被雨水浸湿,而他顾不得这些,又继续向北寻找下一个雨篦子。

就在那个下午,暴雨之中,李成友一共疏通了12个雨箅子。

在同事的眼中是个踏实乐观的人

“工作特踏实,很少抱怨什么,什么活都抢着干。”李成友的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李师傅祖籍山东,2002年来到二队,成为一名道路清扫保洁员。2012年1月,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整到二队魏公村班,负责中关村南大街西侧辅路(白石桥——魏公村路口)的道路保洁。有活争着干的李成友很快得到同事的认可。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李成友捡到两次钱包,直到失主打电话来表示感谢,大伙才知道李成友所做的好事。“他就是这样的人,冒雨清理雨箅子一点不奇怪。”同事权红飞说。

李师傅家住海淀北部的上庄,骑车1个半小时才能到单位。他的妻子身体不好,11岁的儿子刚上小学四年级,全家收入主要靠李师傅微薄的工资和低保补助。“他很少提家里的困难。”班长蔡虹岩说,“他从来不迟到,轮休的时候也经常加班。”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李成友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环卫精神,他用平凡演绎了不平凡……

当前位置:首页 > 9月
【敬业奉献】李成友:感动北京环卫工
首都文明办 2012-12-07

暴雨如注,积水成河。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强度降雨。一位环卫工人奋不顾身俯身水中清理雨水篦子的身影,凝聚成北京精神的“最美剪影”和“最佳注脚”……他叫李成友,现年46岁,是海淀环卫中心二队魏公村班的一名环卫职工,负责中关村南大街西侧辅路的道路保洁。

掀开雨箅子的那一刻想的就是别让马路积水

“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吗”,当得知自己“一夜成名”的消息后,李成友微笑着用朴实的话语解释着自己雨中的“壮举”。即使在神舟大厦门前,说起暴雨中那个定格在无数人记忆中的“掀雨箅子”的动作时,李师傅也依然觉得这就是他的本职工作。

“当时雨下得挺急,我也想找个地方避一避。”21日下午2点40分,李成友穿着黑色的雨衣,骑着三轮车路过神舟大厦时,先前的毛毛细雨突然变成瓢泼大雨。路面上的积水很快没过脚踝,水还在上涨。

“路上的水快把保洁车的轱辘没了一半了,我估计是雨篦子堵塞了,要赶快清理,不然马路上的积水会越来越深,要是行人看不清路,绊倒摔倒了怎么办?”

此时,李师傅顾不上避雨,凭着经验,很快找到最近的一个雨箅子,发现水正从雨箅子里往外涌。

这处雨箅子位于中关村大街的一个主路出口,为了防止雨天驾车的司机能够看到他,李师傅在草地里找到一个废弃的锥筒挡在自己的前方。掀开雨箅子的盖儿时,他又担心行人路过时会掉进井里,随即把三轮车横在身后。

“掀开盖儿,积水根本排不走,完全堵瓷实了。”确定这一情况后,李师傅到路边找来一根被雨水打断的树枝,对着井里疏通,水还是排不掉。情急之下,李成友憋了一口气,弯下腰,整个身子都趴在水中,积水没过雨衣,撞向胸膛。他俯着身,右手伸进井里尽力往下掏,终于摸到了两块大砖头。搬开砖头,拽出砖头上缠绕的杂物后,水瞬间朝这个雨水口涌来。大约4分钟以后,附近路面的积水逐渐减少了。

李师傅把篦子搭在保洁车上,一点一点择干净塑料袋、树叶、淤泥等杂物,并把杂物丢进保洁车里,又重新盖好了雨箅子。此时的他,身体、头发、衣服、鞋全部被雨水浸湿,而他顾不得这些,又继续向北寻找下一个雨篦子。

就在那个下午,暴雨之中,李成友一共疏通了12个雨箅子。

在同事的眼中是个踏实乐观的人

“工作特踏实,很少抱怨什么,什么活都抢着干。”李成友的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李师傅祖籍山东,2002年来到二队,成为一名道路清扫保洁员。2012年1月,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整到二队魏公村班,负责中关村南大街西侧辅路(白石桥——魏公村路口)的道路保洁。有活争着干的李成友很快得到同事的认可。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李成友捡到两次钱包,直到失主打电话来表示感谢,大伙才知道李成友所做的好事。“他就是这样的人,冒雨清理雨箅子一点不奇怪。”同事权红飞说。

李师傅家住海淀北部的上庄,骑车1个半小时才能到单位。他的妻子身体不好,11岁的儿子刚上小学四年级,全家收入主要靠李师傅微薄的工资和低保补助。“他很少提家里的困难。”班长蔡虹岩说,“他从来不迟到,轮休的时候也经常加班。”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李成友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环卫精神,他用平凡演绎了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