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09-02今年以来,广外街道红居街社区网格员、市民热线诉求办件人李红玲协调解决的市民热线诉求已经有150余件,“快响应、多沟通、用情办”是她的办件“座右铭”。
都说邻里事难断,但再难也得解,因为小的纠纷很可能演变为大的矛盾。李红玲接办的市民热线诉求中,涉及邻里矛盾的不少,要调解,少不了一趟趟地入户,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做工作。
从最开始上门时邻里间的“一肚子牢骚”,到解开“疙瘩”后的“握手言和”,成功调解背后,在李红玲看来,没有捷径,只有一个“笨办法”:耐心倾听,让双方释放情绪;积极解决,找到利益平衡点。
前不久,李红玲的“办理清单”上就有一位70多岁老人的“烦恼”——怀疑邻居装的可视门铃在监控自己。
说起这可视门铃,老人有些激动:“她家肯定是装了摄像头,我一经过就亮,像是在监控我!”因为这门铃,老人说她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为此都神经衰弱了,只好热线找社区帮忙解决。
老人要求明确:隔壁必须拆了这可视门铃,没有商量的余地。
倾听之后,为了帮老人解决烦恼,李红玲找到了隔壁住户。居民李女士表示,因为自己刚生完宝宝,不方便出门,网购东西多,为了方便让快递放门口,同时也为了防丢,这才装了这可视门铃。
得知隔壁老人怀疑被她监控,李女士也情绪激动,言语激烈:“之前因为别的事就闹过矛盾,肯定是她借题发挥,我不拆!”
两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咋办?通过几次入户,李红玲找到了矛盾的核心:可视门铃是否存在监控现象。经过查看李女士的后台系统,发现可视门铃确实有短暂的视频储存功能。于是李红玲尝试与李女士进一步沟通:“咱装门铃的初衷是好的,但确实录像功能对老人有困扰,邻居是跟您父母年纪差不多的老人,咱都退一步。”几番沟通之后,李女士的情绪慢慢缓和了。
老人的担忧有道理,李女士的需求也没错,但问题还得解决。查看完实际情况后,李红玲发现只需调整门铃位置,就能避免视线扩展到楼道等公共区域。这一建议得到了李女士的认可,在之后和老人的耐心沟通中,老人也表示了同意。
最终,问题得到了成功解决,老人和李女士也在这次的“互相让一步”中缓和了关系。为了表示感谢,老人还特意又打了一次市民热线,感谢社区的调解和邻居的理解。
事在人为,只要用心办,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责任编辑:边玮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