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18-12-03踩高跷要求极高的动作技巧,形式活泼多样,由于艺人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相当于一个“流动的舞台”,自古以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房山区非遗项目薛庄高跷在冬春农闲季节演练,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出会,在春节庙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其他大型文化活动中以民间花会形式表演,给老百姓带来喜庆和欢乐。近年来,薛庄高跷注重传承,进校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里培养小传人。
薛庄高跷传承人马宝介绍,自11月份以来,每周一下午的课外活动课上,高跷会派6名经验丰富的高跷老师傅到琉璃河镇路村小学给孩子们传授高跷技艺。路村完小现在六个年级仅有150名学生,平时学习高跷的有30名。每次上课前,老师傅们先帮助孩子们绑好腿子,之后穿插在队伍中,或手拿哨棒、马鞭、扇子等演出道具示范动作,或打着腰鼓帮孩子掌握节奏,或在孩子旁边辅助指导;学生们脚穿木腿,双人并列,跟着鼓点,步子不断跟着老师们变换为走八字,熟悉着高跷的走场,为高难度动作打基础。在初冬的寒风中,孩子们衣衫单薄,脸冻得红红的,但是练得非常专注认真,脸上洋溢着调皮、开心的笑容。马宝老师说希望将来能从这些孩子里产生出真正热爱高跷、能够坚持下来的传人。
非遗走进校园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了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家乡的认同感,又能够促进非遗的传承、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常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