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怀柔区文明办
时间:2021-06-03北宅村位于怀柔水库上游浅山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资源丰富。占地面积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00人。多年来,北宅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从加强环境治理、培育生态产业、强化“三风”建设、开展小微治理等方面入手,探索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的首都农村建设新模式,全面提升了村庄的生态、宜居品质,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全国绿色小康村、首都文明村、北京市五好党支部标兵村、北京市三八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坚持清脏治乱,提升村庄颜值
北宅村属于水资源一、二类保护区,村“两委”班子始终把清洁村庄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从细处着手,往实处落脚,不折不扣抓落实。一是清理了私搭乱建。村内每年都有20-30户村民进行老宅院翻建,违建侵街占道,木料、砂石长期乱堆乱放等造成的环境脏乱问题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北宅村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230余处、3.2万平方米,并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村民建房管理规定,对翻建房户及施工单位进行规范化管理,签订施工责任书,交纳建房押金和施工保证金,保证按审批手续严格施工,有效杜绝了物料占街占道、乱堆乱放现象,维护了整体环境。二是完善了基础设施。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对全村上下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并建设污水处理厂对生产生活用水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中水达到北京市A类标准。投资500万元对村内主街道等进行铺油美化,并对14条胡同进行升级改造。结合绿化美化工程,将拆除后的空地建成大小公园和口袋公园198处,并配套建设了网球场、乒乓球场、人工湖,健身器材等。三是常态化管理环境卫生。建立环境卫生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安排保洁员每天对村内大小胡同和公园进行清扫保洁、花草修剪;主街道两侧商业门面履行“门前三包”责任,主动承担环境卫生管理责任;村级还成立了环境卫生监察小组,每天在村域内进行巡回检查,对卫生死角和不达标点位进行登记,及时清除,使村庄内每条道路、每个角落都保持干净、整洁。四是积极打造美丽庭院。通过党员网格化入户,村内广播、黑板报、电子屏等宣传渠道,带动村民参与“美丽庭院”评比活动,2016年至今,检查验收合格的美丽庭院户已达到562户。
坚持绿色发展,提升生态价值
以前的北宅村,由于受环保限制,传统经济产业无法发展,尽管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却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落后村。近十几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北宅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强村富民的新路子。先后引进了360户外运动中心、人济健康运动中心等多个生态旅游项目,引进资金数亿元,成为怀柔民俗接待旅游休闲度假第一专业村。在项目引进过程中,村党支部坚持不占一块好地和耕地,在河滩、山坡等难以种值的荒地上搞开发,保护了北宅村怀柔水库的生态环境,也为北宅村经济持续发展积累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依托着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近年来,村集体又引进了北京农科院的种子公司在村内打造制种基地;祥云翼飞开发有限公司,将满足20万无人机爱好者的需求;与“北京红十字会健康养老中心”合作,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国际养老产业,为生态旅游业提供流量支撑。2020年北宅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5亿元,人均收入3.5万元。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如何改善?北宅村“两委”班子向全体村民许下了“上管老、下管小、中间管就业”的服务承诺。除逢年过节发放慰问品以外,村集体每年为460位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共计165.6万元,为小学生发放助学金300元/年,为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一次性奖励金。村内所有劳动力100%就业,真正实现不出村就业,家门口赚钱。村内还建有设施齐备的卫生服务站,定期为村民举办健康讲座及进行慢病干预,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坚持“三风”建设,提升文明素质
北宅村积极响应镇党委号召,自2015年起,连续五年开展“正家风、清村风、淳民风”的“三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村申报、镇评比,把好家风户选出来;通过群众提、代表议、党员审和镇党委把关等程序,把“诚实、守信、和谐、创新”的好村风树起来;引导村民把“崇德、乐善、明礼、向上”的好民风亮出来。到2020年底,全村已经有61个家庭被评选为好家风模范户,占村户数的1/10。为推动“三风”文化深入人心,北宅村自编自演了快板《老姐妹逛街》、评书《大爱撑起一片天》等文艺节目,把“三风”文化融入文艺演出,潜移默化中使村内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了,家庭关系更加融洽了,村民谈吐举止也更加文明了。
发挥北宅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陈列室等现有资源作用,利用春节、清明、七一、9.30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节点,组织党员、群众到上述等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红色历史”、“魅力北宅”、“庆七一”等活动,以此教育党员、村民增强铭记历史、爱国、爱党、爱家的高尚情怀,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
坚持小微治理,提升宜居品质
随着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北宅村的村庄面貌有了根本转变,村民的生活品质也有了质的飞跃。为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效,北宅村成立了桥梓镇第一个农村物业管理公司。通过“村委会+物业公司”“村干部+工作员”“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社区+专业咨询”的新型物业管理模式,强化居民对物业管理的认同,进一步推进规范管理。同时,公司安保员、保洁员、管理员等优先从村民中招聘,在规范管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同时,依托党建引领“1+11+N[1]”三级网格化治理体系,在抓好社会面大治理的前提下,针对停车杂乱、养犬混乱、垃圾随意投放等治理难题,广泛搜集社情民意,汇聚民智民力,出台了一系列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微治理举措。一是维护交通有制度。成立交通安全领导小组,投资40多万元在村内安装红绿灯、施划交通标线,对村内所有车辆统一停放进行严格管理,严禁乱停乱放。每月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文明实践服务队进行交通引导,经过多年的努力,村内的汽车、三轮车、自行车及行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序行驶,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文明养犬有标准。针对90%的住户均饲养宠物的现状,规定村内养犬户必须办理养犬证,出门主人必须牵引,带纸、带袋、带链,规范养犬行为。三是垃圾分类有指导。随着村民文明、卫生意识的提升,北宅村早在2017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村内成立了垃圾分类小组,负责全村垃圾的分类回收工作。全村分为八片,安排8名垃圾分类回收员每天早6:00-8:00上门回收垃圾;安装了6台厨余垃圾回收泵称;设4名垃圾回收指导员负责指导村民回收垃圾;设3名垃圾分类员负责小区内垃圾分类筛检工作。2017年至2019年底,减少了一万多立方生活垃圾的污染,有效保护了村庄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