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西城椿树街道红线京剧社24周年庆典 老少京剧票友同台传唱国韵正声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10-22

  在椿树有这样一个社团,它扎根于椿树这片有着浓郁京剧艺术积淀的土地上,20余位成员因对京剧共同的兴趣凝聚起来,秉持“以戏会友、弘扬国粹、陶冶情操”的原则,24年来坚持每周开展活动。它就是多次获得北京市级、区级奖项,荣获过天津和平杯全国金牌票房称号、北京榜样光荣称号的椿树街道红线京剧社!

  近日,椿树街道红线京剧社成立24周年专场演出在西城区第二文化馆拉开大幕。现场曲调悠扬,鼓点响亮,各派京剧名段轮番上演。

  专场演出

  老少同台 传唱国韵经典

  11岁的王元璨作为京剧社年纪最小的成员,在此次演出中率先登台,她带来了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小演员一板一眼、一字一句的表演,迎来场下观众喝彩声不断。

  陈桂玲、王超英两位演员带来了一出家喻户晓的经典剧目《四郎探母》“做宫”一折。该剧目很能展现表演者功力,也让观众再一次领略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

  演员付艳芳表演了一出脍炙人口的程派名剧《贺后骂殿》。付艳芳嗓子做过手术,但为了把精彩的演出呈现给大家,她克服了很大的困难,付出了不少心血。

  李学敏、高晓莉合作演唱的《浣纱记》字正腔圆、韵味十足,让观众大饱耳福。青年坤生票友高晓莉饰演的伍子胥,为演出更添了铮铮之气。

  传统京剧《凤还巢》情节引人入胜。刘丽华的表演声情并茂,博得观众连连叫好。

  2021年第十九届“椿树杯”北京市社区京剧票友大赛一等奖得主石丽,此次活动特邀北京京剧院青年优秀小生周晓盟合作表演传统京剧《百花赠剑》一折,二人演技惟妙惟肖,唱腔更是一绝,瞬间使人对戏曲的魅力油然而生。

  精彩的表演得到了台下观众的认可,每场剧目结束都掌声连连,叫好不绝。

  背后故事

  传承创新 弘扬京剧国粹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谈到此次演出,社长尹树昌表示大家都付出了很多,“三个月来都不知道排练了多少次”,同时他也对椿树街道工委办事处和西城区第二文化馆等相关单位表示深切感谢,“没有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我们连扰民问题都没法解决,也根本不可能聚在一起这么多年,更别说举办演出了。”

  说起坚持24年的感受,尹树昌感触颇深。作为社长他为红线京剧社牺牲了很多,操了很多心,但他说:“这一切都很值得,我们成功举办了十九届“椿树杯”北京市社区京剧票友大赛,逢年过节,大伙儿也乐于去敬老院、建筑工地、卫戍区等地,为热爱京剧的人们做义务演出。还荣获了‘北京榜样’。”当荣获“北京榜样”消息到来的那一刻,社团每一位成员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只有他们知道这一路走来得不易。

  大家因京剧结缘,除了志趣相投,20多年以来,红线京剧社早已成为大家的又一个温暖的家。成员之间是朋友也是家人,谁家有困难社团成员会主动给予帮助。为患病成员组织募捐,轮流在医院照顾票友的家人……24年来,社团发生的暖心事数不胜数。也正是这一件件小事逐渐拉近了成员之间的心,让京剧社成为了一个互助有爱的大家庭。

  畅想对京剧社未来的规划时,尹树昌和郭汇忠感慨如今年轻人对京剧感兴趣的少,11岁小姑娘王元璨的加入,让大家看到了京剧的优秀传承,成员们信心更足了。

  尹树昌说,京剧中有很多优秀的思想教育,听戏对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正面的影响,期待着有更多年轻人喜欢上咱们的国韵京剧。

  如今,红线京剧社成员在自娱自乐的同时,更加侧重于学习钻研京剧相关知识,希望能对京剧的发展作出贡献。他们一方面要传承,一方面也要做到创新,让京剧在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中,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

(责任编辑:边玮暄)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