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密云法院立足司法职能打造保水护水新模式

来源:密云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17

  近日,密云法院法治保水工作模式被北京市委政法委确定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项目,该项目的经验材料将由中央政法委汇编成册向全国推广。今年,密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结合区域实际,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优势,纵深推进水库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着力打造“法治保障、智治支撑的保水护水新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签署协议,共建机制促进跨流域协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淅川法院与密云法院分别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首尾,特殊的区位使两家法院因水结缘、保水同责。

  6月4日,密云法院与淅川法院签订共建法治保水司法示范基地合作框架协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升对水资源安全保护的司法服务保障能力水平。双方从八个方面共建法治保水司法示范基地,即开展法治保水审判业务交流;共同参与法治保水诉源治理;推进法治保水跨区域司法协作;开展法治保水联合调研;开展法治保水联合宣传;开展法治保水学术研讨;开展法治保水联合培训;开展法治保水日常沟通交流,双方约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络衔接机制等举措为长期合作提供保障。

  “通过此次交流调研活动,两地法院将在今后共同探索推进法律框架内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各项工作,完善联防联治工作机制,推进环境资源纠纷的源头防范治理。并根据环境资源保护等案件办理需要,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相互配合,相互协助。此外,双方也将围绕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实地考察、线上研讨、案例搜集等形式共同开展法治保水联合调研,致力于形成能够指导审判实践的高质量调研成果。”淅川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建军说。

  本次跨流域协作立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首尾区位优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和重要举措。紧紧围绕水资源生态环境工作,以环境资源保护案件为抓手,共建南水北调跨流域司法协作机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南水北调首尾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新格局,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强有力的生态屏障,提供充分及时的司法保障,对于保护水质安全、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治保水,立足审判筑牢水库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密云法院围绕生态保护主题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助力法治保水建设,为辖区群众办实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取得了较好成效。

  在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的案件中,被告人齐某某、王某因在禁渔期内使用国家禁止的电鱼工具非法捕捞水库鱼,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和6个月。这是密云区首例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在禁渔期违法捕鱼,不仅仅是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更是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巨大伤害。生态安全无小事,发挥审判职能、保障水库生态,是密云法院为守护生态安全作出的实际行动。”密云法院副院长陈琼如是说。

  2021年,密云法院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法治保水的工作意见》,加大审判执行力度,妥善化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注重发挥民事审判救济修复功能;严肃查处环境保护监管失职犯罪,并注重发挥刑事审判惩治教育功能;理顺行民相交叉案件的审判难点,注重发挥行政审判监督预防功能;创新环境资源案件执行方式方法,注重发挥强制执行服务保障功能。

  同时,密云法院还致力于优化环境资源司法体制机制,扎实推进保水护水体系建设。推进建立归口审理机制,积极探索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统一归口审理;推进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开展水库周边环境整治;推进建立请示汇报机制,严格执行重大敏感案事件管理规定及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及诉源治理工作,健全完善环境资源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建立保水网格机制,在环密云水库的乡镇设立法治保水服务站,选派专业法官作为站点的法治保水员,将“吹哨报道”融入“保水网格”机制,提供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积极参与诉源治理工作,将法治保水从“末端治理”前移到“源头控制”。

  绿色发展,多措并举深化为群众办实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密云水库是捍卫首都用水安全、共同建设美丽北京的应有之义。2020年,密云法院研究制定《为密云保水保生态和绿色发展加强司法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出台20项服务举措,将保水纳入法治轨道。

  2021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一周年之际,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密云法院将参与法治保水建设列为为辖区群众办十件实事之一,切实将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保安全护稳定、勤为民办实事的实际成效。

  定期发布“密云水库生态环境资源审判指导案例”,对有重大影响和新型案件及时总结提炼,形成相关司法建议、调研报告,增进公众对法治保水现状的全面了解。

  开展多视角多层次多维度的环保主题开放日活动,通过公众亲身参与激发其参与案件审理的积极性,凝聚保水共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举办知识讲座、开展法律研讨、进行订单式普法,不断扩大环境资源审判的社会效果,提升水库生态司法社会影响。对于涉及水库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及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群众代表等参与旁听,借助北京云法庭、移动微法院等软件程序扩大庭审受众和宣传范围,提升审判公开力和公信力。

  创新沟通方式,设立环境资源保护司法热线,解答常见环保法律问题、发布环保案例法律评析、提供环保诉讼指南,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权利意识,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积极为保水保生态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为传承水库精神继续贡献密法力量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落实相关工作举措,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实现密云水库‘八无目标’和加快形成‘5+2’保水新格局。”密云法院溪翁庄法庭负责人崔道远说。

(责任编辑:张旭敏)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