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2-03-11去年10月初,东城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接到冬残奥会颁奖花束绒线花制作任务,据了解,在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用到1251束颁奖花束,其中东城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承接的是用于冬残奥会颁奖的500余束绒线花的制作工作。
37岁的郭媛媛是东城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工作人员,也是一名脊髓损伤者,虽然平时喜欢做蛋雕、掐丝珐琅沙画等手工作品,但编织还是人生头一次,“之前对编织最深的印象是小时候妈妈缠毛线,自己帮忙撑着”。
刚开始培训时,长针、短针、锁针、引拔针等基础知识让郭媛媛一头雾水,再加上一个看似普通的花片不仅针数多,还包含了多种针法上的变化,更增加了学习难度。
郭媛媛一边问老师,一边在网上找基础视频来学习。“当时一朵小小的桂花,我都要练习三四天才能学会。”为了跟上大家的进度,她只能勾了拆、拆了勾,反复练习。
让郭媛媛没想到的是,最初看似普通的一个绒线花编织培训,不仅让希望之家的伤友们学习了海派绒线编结的非遗技艺,还让他们以如此紧密又特别的方式参与到奥运之中。
2021年10月初,东城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接到制作冬残奥会颁奖花束绒线花制作任务。在希望之家工作人员的建议下,相较于北京冬奥会包含6种花的颁奖花束,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中多了一朵蓝色的波斯菊。
东城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负责人唐占鑫说,波斯菊的花语是在困难中不畏惧、努力生长,这与残疾人的精神非常契合。“我们希望冬残奥会在团结、友谊等精神的基础上,能够表达出我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次参与花束制作的150多位残疾人中,有20多位来自东城区的伤友,他们中十五六位都是年轻人。郭媛媛说:“相较于其他残疾人群体,我们脊髓损伤的伤友中有很多人是因为车祸、高空坠落等后天因素导致脊髓受损的。很多人非常优秀,有些甚至是在人生最好的年华受的伤。”
面对残酷现实,他们一方面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会经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本应是家庭经济支柱的年纪受伤,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如果我们找不到工作机会,就只能在家‘啃老’。”郭媛媛说。
作为希望之家文创手工制作工作室一员,郭媛媛和很多伤友已经通过制作文创产品、参加东城区残联“萤火虫”直播带货等方式尝试为自己增收,这次希望通过制作绒线花的机会,借助冬奥会这个更大的平台,让更多人能关注到这个群体,让更多伤友有更多就业机会和渠道。
唐占鑫说:“通过绒线花的制作,不仅传递出我们对奥运健儿、对北京、对祖国的祝福,也证明了我们自己的能力。希望能把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认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