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延庆区城管委了解到,延庆区在2022年1月份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综合考核中以861分的优异成绩摘得全市桂冠。不仅如此,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综合考核中,延庆区连续六年排名生态涵养区第一。
自2021年4月起,首环办按照新版考核方案,对16个区的环境建设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围绕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小卫星监测及视频监控、专项检查和媒体曝光四个方面,采取千分制扣分,并按综合考核得分进行排名。
2021年,延庆区聚焦决战决胜冬奥会筹办举办,全力推动城乡环境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用一件件实事,全面铺展城市建设“华彩蝶变”,积极打造人居环境“美丽嬗变”,努力描绘百姓生活“幸福质变”。
全面开展冬奥景观建设 为百姓幸福感添砖加瓦
作为三大赛区之一,切实做好冬奥环境建设工作是延庆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自2020年起,延庆区开始实施冬奥会环境建设项目,拆、建、管并重,在冬奥核心区周边新增和提升绿化75万平方米,37.1公里涉奥道路通信架空线全部入地。同时,打造了“海陀塔”“京礼高速护坡LOGO”“火炬台+冰长城”等标志性景观,同步实施冬奥景观小品、灯饰、道旗、橱窗等氛围营造项目,冬奥赛区外围环境观感全面提升。
在向世界展示“冬奥范儿”和“中国风”的同时,延庆区还充分考虑群众诉求和民生需求,让群众在办奥中受益。自2020年5月起,延庆区在京银路北段(延庆段)开始建设由龙聚山庄“生态公园”、辛家堡枢纽“五彩景观带”、张山营村“露天集市”等景观节点组成的延庆赛区景观廊道,全长共29公里。
京银路冬奥景观廊道沿途共修建了34个口袋公园,覆盖周围31个行政村,在有效提升路侧景观环境、营造冬奥氛围的基础上满足群众家门口休闲、锻炼的愿望。家住龙聚山庄小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有了口袋公园以后,我几乎每天都来散散步,家门口就能锻炼身体,不仅环境美了,还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
位于张山营镇区西南、从延庆城区通往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高山滑雪中心等奥运场馆的主要通道京银路南侧,一个曾经环境脏乱的自由市场变为占地2万多平方米、兼具免费停车场与农产品市场功能的“露天大集”,整齐划一的停车位、规范有序的售卖摊位,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此购物,让当地久负盛名的苹果、葡萄等农产品有了更多销路。
除此之外,在2021年,延庆区还以接诉即办工作为抓手,聚焦百姓急难愁盼,结合冬奥环境建设,大力实施路灯建设、管网改造、打通路网等民生实事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2021年城市管理等领域接诉即办综合成绩位列全市第一。
城市环境内外兼修 人居环境舒适度稳步提升
2021年,延庆区紧抓冬奥会契机,依托绿色生态,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在里子上补短板、在面子上提颜值,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市民幸福指数。
背街小巷作为城市道路中的“毛细血管”,连接着千家万户,于细微处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恒安示范片区涉及香水园街道恒安社区、2条主要大街和4条背街小巷,区域面积6.66万平方米。整治前,路面破损、污水横流、照明缺失是街巷的常态,在经过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后,结合街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有益尝试,道路干净了、墙面整洁了、污水管道也疏通了,街巷环境让人耳目一新。家住恒安示范片区的张先生和邻居们交口称赞:“如今,我们的居住环境干净了、停车有序了、出行方便了,街巷的改变让大家得到了实惠,今后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维护好环境。”
恒安示范片区的蜕变只是延庆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的缩影。2021年,围绕“争做文明东道主,建设最美冬奥城”主线,延庆区对110条背街小巷进行全面治理,共修复破损路面2.2万平方米、破损立面1.1万平方米,补植花卉26万株。根据街巷功能定位,全区还建设了19条特色街巷,成为展示最美冬奥城的文化窗口。其中,鸿川北路、恒安二条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功德巷入围30条北京最美街巷,一条条环境美、秩序好、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街巷成为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针对环境问题多发性、顽固性、典型性特点,围绕环境集中问题和重难点问题,延庆区各相关部门、各街乡镇还开展了涉奥道路沿线、架空线、“门前三包”、施工围挡、违章停车、开墙打洞、林下治理、河道清理等23个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提升环境整体水平,剔除环境整治顽疾。
如今,延庆区城市环境品质不断提升,道路平整、市容整洁、标志规范、设施可靠、夜景靓丽、管理有序,一幅以生态为底色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下一步,延庆区还将以首善标准,努力推动城市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按下实现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加速键”,为广大市民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增色”,大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