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延庆区:20年前播下一点绿 20年后青山变金山

来源:延庆区创城办

时间:2022-04-20

  春日里的云瀑沟内,满山遍野的山桃花被春风吹红了脸颊,树梢上嫩绿的新芽踮着脚向远处张望,鸟儿在山间呼朋引伴,潺潺的流水声奏响了生态文明的交响乐,随处可见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20年,云瀑沟上演了一出荒山变形记,20年前播下的点点绿意,让绿水青山一天天变成金山银山。

  “我小时候这里是一片荒山,别说了,山上连都不多。”花甲之年的包山村民许永利说,“那会儿家家都要砍柴,我们要砍点柴得走很远的山路。那时候我就在想,这座山要是长满树就好了。”20年前,40多岁的许永利和朋友一起承包了这座荒山,开始种树。现在,这座荒山不仅变成了青山,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为延庆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了贡献,许永利的心里美滋滋的。

  和许永利一起包山的还有他的朋友张铁所。作为土生土长的旧县镇三里庄村人,每天看着家门口的荒山,让张铁所从小便在心里种下了荒山变绿的种子。2004年,这颗种子开始萌发,他们动起了承包荒山种树的念头。可是包山需要多少钱、要办理哪些手续、种植哪种树木容易成活、后期怎么养护等都成了摆在眼前的问题,而最大的拦路石是手头的钱不够。

  “我俩那会儿手上有些钱,可包山的话还差一些,可又不想放弃让荒山变绿的梦想,于是我们就找到了当时的包村干部。”张铁所陷入回忆,“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听说我们是为了在荒山种树筹钱,包村干部当时毫不犹豫地掏出了自己的工资本,带我们去银行办理了贷款。”虽然时隔多年,但讲起这段往事,张铁所的眼神中还是流露出了无限感激。就这样,他们成功承包3900亩荒山,踏上了绿化荒山这条道路。

  选择在荒山上种树绝对是对耐力和毅力的双重考验,这一路的坎坷与荆棘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一开始,对种树毫无经验的他们走了不少弯路。选树种,雇工人、挖树坑、栽树苗……原以为树苗种下去就可以等着荒山变绿了,没想到因为山地土质不适合树木生长,刚种好不久的树苗就成片死去。“咱们农村人骨子里都有一股韧劲儿,既然我们选择了做这件事,并且这件事是对的,就一定想办法把它做好。”许永利说。于是,他们便找来专家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开始用种草改变土质的方法改善树木生长环境,还不断学习树木种植技术和养护技术。经过多年的锤炼,他们俨然成了“乡土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之后,曾经的荒山披上了一层绿意,在山风的吹拂下泛起碧绿的涟漪。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许永利和张铁所不再满足于绿化荒山,他们要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打造可供人们春夏赏花、秋来观叶、冬季玩雪冰的休闲旅游景点,让更多人享受绿水青山的馈赠。

  2008年,已经摸索出一些经验的许永利和张铁所打造了云瀑沟景区,开发了真人CS、攀岩等休闲旅游项目,并与部分单位合作,开展社会大课堂、打造拓展训练基地等项目,吸引了无数游客争相前往。尤其是冬天景区中的人工冰瀑和沿途的冰、冰凌、冰花,为冰天雪地的寒冬增添了无限的冰雪风光和迷人风情,成为了备受追捧的打卡景点。

  随着云瀑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景区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让多年来不计回报的许永利和张铁所看到了“回头钱”。但自己的钱袋子鼓了,并不是真的富了,他们想让全村人都能吃上这碗“生态饭”,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近20年的坚守初心,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故事在旧县镇三里庄村持续上演。未来,在许永利和张铁所的心中也越来越清晰,云瀑沟景区将与村委会合作,不断扩大景区规模,提升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景区周边环境,规范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以党建引领促进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推动“两山”理念在延庆形成更多生动实践。(延庆

(责任编辑:王健恩)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