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延庆区创城办
时间:2022-04-21暖风拂面,草长莺飞,妫水河畔嫩芽吐绿,生机勃勃。水面上,白骨顶、花脸鸭、斑头秋沙鸭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自由嬉戏,市民或驻足观赏,或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这妙趣横生的画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唯美画卷在延庆这座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里徐徐铺开。
“现在水面上的这些鸟我以前都没见过,这些年咱们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更多野生动物都愿意来。”市民陈先生一边观鸟一边感慨。
随着延庆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优化提升,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持续加强,友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生存栖息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吸引了无数野生保护动物纷至沓来。除青头潜鸭、彩鹮、黑翅鸢等国家级、市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延庆区多次被发现外,豹猫、中华斑羚也频频现身,尤其是豹猫在延庆区的活动踪迹越来越广泛。就在今年3月22日,一只野生豹猫在达到放归标准后于玉渡山保护区放归大自然。
2021年5月,延庆区率先成立北京市首个区级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统筹全区16个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工作,涉及13个乡镇的林地、湿地、河流、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各种自然资源,实际覆盖面积达778.91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9.05%。作为首都西北生态屏障,多年来,延庆区始终坚定不移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着力加强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和建设。2021年12月3日,延庆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正式发布,共收录延庆地区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30目95科450种,包含390种鸟类,38种兽类,22种两栖爬行类,物种数量占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物种总数75%,是北京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涵养区之一。
野生动植物增多的背后,是延庆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作出的诸多努力。2020年,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创新性地建立鸟类食源地——鸟粮田,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鸟类喜欢的农作物。监测发现,当年来此越冬的鸟类明显增加,其中以灰鹤数量最多。自2021年10月,灰鹤同步监测数量鸟多可达5000只,鸟粮田为灰鹤安全越冬提供了坚实的食物保障。2021年12月4日,在例行巡护时,发现两只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丹顶鹤,这是延庆区范围内首次发现丹顶鹤。2022年2月14日早晨,6只小天鹅悄悄光临延庆,在妫河自由嬉戏……
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群的增加,特别是豹猫数量增加,野生动物肇事情况也随之增加。为此,延庆区随即出台在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方面的相关政策,保护受损户的切身利益。2021年共完成13个乡镇176个行政村2600余户受损户的损失核查工作,补偿金额约262万元,充分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切实做到了“北京生态政策好、野生动物吃得饱、延庆乡亲损失少”。延庆区从2002年开始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工作,补偿金额逐年增加,这也从侧面说明,延庆区野生动物数量增加,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下一步,我们将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专业队伍,实现科学系统管理,建设一个自然保护地生态资源‘家底库’,推动延庆区生态综合修复治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主任胡巧立说,“同时,完善一个野生动植物生态科研、疫源疫病监测站点,为首都生态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打开一扇延庆区生态建设宣传窗口,助力建设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延庆报)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