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09-1850年风雨兼程,50年春华秋实,老党员们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财富,他们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一生钟爱的事业。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广外街道推出广外地区党龄50年以上的老党员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老党员,一起汲取他们身上的“红色营养”。
今天,给大家带来魏荫坤老人的故事。
魏荫坤
党龄56年;现居茶源社区
78岁的魏荫坤党龄56年,说起自己的故事,她用了三个词:志愿者、军嫂、工会主席。生活和工作中伴随着大大小小的困难,然而她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做人做事,“以前在岗位上奉献,如今为社区服务,这是党员的使命。”魏荫坤摸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笑着说。
志愿服务样样不落
第一重身份,志愿者。退休后,魏荫坤和老伴儿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她还担任了湾子街社区第六党支部的党小组组长,为党支部建设出谋划策。同时,她还担任了治安巡逻队队长,尽管身体不好,但执勤从不缺席。为了照顾小孙女,她和老伴岔开值守时间,两不耽误。
2019年“一带一路”峰会执勤期间,魏荫坤牙痛难忍,先拔掉2颗隔了一天又拔掉2颗,即使连饭都吃不下但依然坚守岗位。她说关键时刻,党员必须得上。
她积极响应垃圾分类,隔一天就去桶前值守。邻居劝她歇会,她却说:“今天是我的班,就得把班值好,这点热不算什么。”现在,在她和志愿者的努力下,大多数居民都能按要求垃圾分类。
“魏阿姨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着我们,大伙都称她是‘小太阳’。”茶源社区工作者说道。
军功章有她一半
魏荫坤老人的第二重身份是军嫂,结婚53年的她总结出一条规律:嫁给军人就意味着奉献。
当年,丈夫赵洪和负责文工团演出的舞台灯光设计,本就工作繁重,还时常跟着团里到边防为战士们演出,十天半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就连女儿出生都没赶回来。
“那是1969年,当时情况紧急,是丈夫的战友老宋陪我去的医院。医生看到老宋还以为是我丈夫。”魏荫坤说当时需要做手术,家属不在,只能同事签字。等丈夫下连队回来,女儿都会爬了。
“有时候他回来我都不知道就又走了,只能想着等他下次再回来给他做顿好饭。”作为一名军嫂,虽然不容易,但魏荫坤觉得很光荣。
做职工的知心朋友
第三重身份,工会主席。魏荫坤老人曾在石景山区果园街道当过十年工会主席,有这样一件事令她至今难忘。
当年,石景山区提高工人生活补助,唯独苹果园街道辖区内的一个工厂没有落实。工人们反映问题,魏荫坤马上找到有关部门核实。确定问题后,她立即向街道工委汇报,并反复和厂长协商,最终,平均每个工人涨了十几块钱。
后来,街道开展农转非工作,魏荫坤又一次挑起大梁。3个月,100多家企业要落实政策。为了让农民得实惠,她放弃了休息时间,为企业的负责人宣讲政策,而工会的基础工作也不能丢。
这么多年的工作让魏荫坤坚信:“工会就是职工的家,只有通过一件件小事,才能赢得职工的信任,才能和大家成为知心朋友,才能把工作做好。”
对青少年的寄语:
希望年轻人要珍惜当下的大好时光,我们所拥有幸福的今天,是由无数革命先辈的鲜血换来的。新一代的少年们,要好好努力,长大报效祖国!
淳朴的语言,优良的作风,让我们看到了老党员的赤诚之心。魏荫坤老人以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为年轻一代做出了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的表率,而属于她的故事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