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冬奥梦,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赛场上有许多“隐藏高手”,他们的身份是NTO(国内技术官员),房山的2名教师就在其中,他们都来自于北师大良乡附中。
NTO是冬奥会国内技术官员的简称,是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裁判员、计量官员的总称。成为NTO要经过严格选拔,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要多轮培训和考核,英语口语也要达标。
北师大良乡附中张桐珲
单板平行大回转的国内技术官员一共有130多人,作为这一百三十分之一,我非常幸运能够成功考取相关滑雪项目裁判资格,再到通过考核选拔,成为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国内技术官员。
作为北京冬奥会单板平行大回转的NTO,我深感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责任重大。
我所担任的是平行大回转的旗门裁判,主要任务是负责修复被运动员撞歪的旗门布和旗门杆、判罚运动员的滑行轨迹是否正确通过旗门并及时清理雪道上运动员滑行线路的沟壑。在赛前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培训、雪上实操、滑行技能、应急情况处理等各种培训。每天过着宿舍、赛场两点一线的生活,在白天零下5-10度、夜里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坚守,但是我从未退缩过、懈怠过。其中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大年初一大雪纷飞,把原本已经修理和设计好的赛道覆盖了10厘米厚的浮雪,突如其来的自然降雪性质不稳定、湿度大、蓬松度高,即使压雪车将其压实,人造雪和天然降雪也是分离的,如果压起来继续比赛,会使运动员受伤。按照国际雪联对雪道硬度的严格要求,我们全员齐上阵,用雪铲、雪车将浮雪推到赛道两侧,这条长500米,宽50米的赛道,用了整整两天才把整个赛道上的浮雪清理完毕,恢复成比赛赛道的规格和标准。
能够代表良乡附中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执裁工作,倍感无上荣光,从怀揣梦想到得以实现,这个过程离不开校领导对我参与冬奥会的鼓励与支持,我要感谢在实现梦想这条道路上遇到的所有人。我此时的内心是激动骄傲的,虽然执裁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我作为冬季运动的推广者和奥林匹克的传播者才刚刚启程……
北师大良乡附中 范玲妍
2022年1月22日至2月9日,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特殊的旅程:做为国内技术官员(NTO)参与冬奥执裁工作,二十多天的行程,让人难以忘怀,即使冬奥会落下帷幕,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汹涌澎湃,把这段旅程所见所感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冬奥期间实行闭环管理,每天都要做核酸,同时监测体温,必戴N95口罩,为了安全,也因为室外气温低,口罩因呼气结冰,每2个小时就换一次,一天至少换3-4个。这期间特别是到驻地随后的几天,由于各地疫情反复,北京风险大,家人朋友们都比较担心,也关心我生活情况,好奇奥运会场地的风景,本着报喜不报忧吧,于是我写了几句话回复微信上关心我的人:加紧防护,保证安全。天地苍茫,风景独览。开完动员,真抓实干。请君勿念,努力加餐。防疫工作深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体来说防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有了这样的防疫措施才使得中国能够顺利而安全的开展冬奥会。
NTO团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看似毫无联系,但因为北京冬奥会的个纽带,神奇的走到了一起,并肩作战。就滑雪技术来说,高手如云,我的舍友是单板平大前国家队员,除奥运会、世界各级赛事都参加过,开始在赛道部门,后来当试滑员。(国际级赛事才有试滑员)团队里还有苏翊鸣的启蒙教练、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各大雪场滑雪教练、滑雪发烧友等,当然也有象我跟张桐珲老师这样的小白及各大中小学教师,可谓是人才济济。“深入宝山,岂能空手而归?”我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技能的学习并茁壮的成长着。不论是滑雪的技能还是执裁的能力,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提高。
按照奥运会标准,赛事进度,各部门长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先培训,再上岗。我在两个部门工作:秘书处和终点通行控制,秘书处工作繁杂,比如物料发放回收、部门人员防疫监督、测试打印机(全程英语)、终点展板制作和张贴、编写工作日志;终点通行控制工作包括进入赛场或者一定的空间范围需要的身份条件等。要求熟悉各种身份认证及标识,此外,还有协助终点工作:终点场地布置、插防护网、终点时间牌。这次冬奥会按照fis(奥组委)要求,奥运会的标准布置,工作时全情投入,不能因为我个人的疏忽,给国家造成任何影响,这是我给自己定的规矩。
1月31日晚回驻地,贴上春联后形式上讲就算过年了;大年初一早7点半到场地工作,学校放假前,送给每位员工的春联,让我带到了奥运场地,大家拿着拍照,成了最受欢迎的道具,特别喜兴。每个人都在酒店过年,在奥运大家庭里,也没有那么孤单,真是过了特殊的一个年。
普及一个常识:通常自然界雪不是比赛需要的雪,也无法通过压雪机压实,因为与现有的雪道不能成为一体,所以必须清理掉,清理赛道积雪是我们NTO的恶梦,这事发生在正月初一,尤其辛苦,且不说海拔两千米高度呼吸困难,还必须戴着N95口罩,也不说穿着沉重雪鞋,就看着两个大陡坡,那心情简直裂开!我们所有人(130左右)在平大赛道清雪,互相鼓励着,干劲十足。直到最后一铲雪清理出场地,所有人就有一个想法:祈求老天爷再也别下雪了!
滑雪真爽!不用排队等缆车,缆车有加热垫,雪道长,当然只要你技术足够好。堆雪人,利用休息时间我与秘书处的老师们堆雪人,既是小娱乐也可以装点平大赛场,烘托盛会的气氛。后来,有学生微信我,我们的“雪龙”被央视微博及赵立坚个人微博引用了,这件事让我自豪了好几天呢。
比赛过程像牛奶巧克力般丝滑,因为前期准备做到了极致,也就意味着过程本身就是结果,随着奥地利选手夺冠结束了平大项目比赛,我们国内技术官员NTO也得到了国际雪联RD的最高赞誉:The Best Olympics技术顾问查尔斯连说:amazing amazing amazing,这是对我们及中国最好的评价,我们自信:中国举办冬奥会既有能力又有实力!
十号开始进入为期14+7天的隔离,期间梳理我参与冬奥会的心绪,每天记录点点滴滴!取名隔离(篱)呼取尽余杯,让生活既充实,又有意义。
此次冬奥执裁的收获很多,丰富了人生阅历,提升自我修养,坚定了奉献信念,建立了深厚的情义。当然也有遗憾,错过了女儿的生日、母亲的陪护以及过年时家人的陪伴,但是也只有他们全力支持,我才能一往无前工作。由于防疫需要,拍的照片都戴口罩,出行受限制,纪念品特别是冰墩墩无法买到。当然,与参与冬奥会执裁来说,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越努力越幸运,在整个服务冬奥的过程当中,我跟张桐珲老师都是全力以赴,一点私心杂念都没有,全情投入,所以我们给别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认干肯干,而且能干好。我们也在专注地工作中得到最大的成就感和愉悦的心情!
越自律越自由。高度的服从上级指令,组织让干什么咱就干什么,不让干什么就坚决杜绝,比如赛事准备期间要求有时间观念,我总是按照指定时间做出5分钟的提前量,禁止发场地的照片、发微博等等在细节上尽量保持与上级高度的一致,得到是自由的成长空间。
过程就是结果,我本人是渺小的,但是是所有的我认识的人都在支持着我,每个人都在推着我向向前走,我们是强大的。或许,此次之行成就的不只是这次冬奥执裁之旅,更使我深刻体会到了身边无数亲人朋友的呵护,感受到学校大力支持,也深刻的体会了国家的强大与自信。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每个人坚定自己优秀的信念,必定会遇见优秀的自己!
(责任编辑: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