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30岁老楼加装电梯 八旬居民赞“方便”

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18-10-30

  

  “有电梯就方便了,我能天天下楼遛弯儿了。”10月29日,对住在天坛东里50号楼的冯立昌老人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已经爬了26年楼梯的他终于盼来了电梯。

  目前,该楼3、4单元的两部电梯已通过验收,开始试运行。据施工单位融盛安泰电梯总设计师郑宏安介绍,“由于空间有限,加装电梯的体积小于标准电梯,但载重量有375公斤,每次能同时乘坐5人,基本可以满足每层居民的乘梯需求。电梯的运行速度也特意设置为0.5米/秒,这是经调研实验后确定的老年人最舒适的乘坐速度。”

  废弃垃圾道变身电梯井

  站在50号楼前看过去,加装的电梯与居民楼的建筑风格非常协调。“原来这里曾是垃圾道,2003年响应环境卫生有关政策封闭了起来,成为一处无用的密闭空间,此次正好利用这个位置改造成电梯井。”据双玉南街社区党委书记张婧介绍,天坛东里50号楼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老楼,3、4单元共有23户住户,基本上每家都有1名或多名65岁以上的居民。由于小区建造时没装电梯,给老年人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我是1992年搬进来的,那时候年轻没考虑到以后爬楼的困难。”85岁的冯立昌住在5层,每天和84岁的老伴双双拄着拐棍一步步蹭着才能挪到楼下。对于大家都很关心的收费问题,冯立昌摇摇头说:“收费对我来说问题不大,我的退休金足够用,出多少钱无所谓,方便就行。”

  为征得100%同意反复入户

  此前,根据双玉南街社区党委班子的入户调研显示,小区里5、6层的住户意愿最为强烈,3、4层的住户意愿一般,1、2层还有不少反对声音,“装了电梯,高楼层是受益的,可低楼层却要因为采光、噪声受影响。”加装电梯一事,在小区内进行过三轮大征询。

  “按照政策需要每家每户都同意,签订100%同意书,而且产权单位也允许在地面上施工才行,”张婧说:“为了这个100%,我们带着社区工作者反复入户,了解居民诉求,就居民提出的合理需求,及时和相关部门沟通。”

  “多聊多挖,从拉家常中弄清矛盾点,才好对症下药。”张婧说:“我们这个小区多数邻里都是老同事,因为电梯,破坏了多年的情谊,真是不值得!我们通过与业主和施工方多次沟通,逐渐化解低层住户对电梯施工、采光等问题的忌惮。最后大家都觉得,生活在一起邻里间还是要互相体谅,予人方便,予己方便,这样住着才舒服嘛。”

  “好政策”让居民受益

  此外,装电梯的钱该由谁出、出多少,也成为业主最关心的问题。居民彭进喜表示,“最开始,我们担心安装电梯的费用太大了,要二十几万,没敢言声。没想到我们单元能进入全市第一批安装电梯的试点,还享受到政策优惠,我们各户掏点使用费就行,真是感谢政府呀。”

  彭进喜口中的“好政策”指的是北京市针对全市第一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给予的政策支持,即安装电梯可按照电梯购置及安装费用的40%进行补贴,最多补贴24万/台,因安装电梯产生的地下管线改装费用,也根据实际费用进行补贴,累计最多不超过40万元。

  街道街巷办负责人董玉虎表示,市财政给的补贴,极大鼓舞了第三方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了小区加装电梯的成本。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使居民成为最大受益者。

  东城区继续推进“增梯”工作

  体育馆路街道未安装电梯的老旧小区多为6层,大部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区。“2018年计划在街道24个小区,78栋楼之间继续推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其中营房西街、法华南里小区计划安装7部电梯,已获得居民100%的支持,进入报批准备阶段。此外,天坛东里50号楼1、2单元也已获得全部居民同意,争取产权方同意后即可进入前期准备工作。”董玉虎表示。

  据悉,东城区的老旧小区只要该单元全体居民同意并集体委托实施主体负责增设电梯的项目报建、资金筹集、组织实施等工作,就可以到所在街道城建部门或直接到区住建委提交书面申请。区住建委将联合消防、规划等部门现场踏勘加装电梯条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可行性研究,将符合政策及安装条件的列入试点,开展增设电梯工作。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东城区体育馆路、崇外、和平里、东花市、东直门街道共有18部电梯列入增设电梯试点,其中6部已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