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兴区文明办
时间:2018-12-14弘扬传统文化,讲述美德故事。12月12日下午,大兴区文委、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创作剧目--新编话剧《最好的安排》在文化馆小剧场精彩上演。《最好的安排》是在“群星奖”北京赛区参赛话剧小品《格桑花开》基础上,经二度创作和深度打磨后的作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积极推行北京对口支援教育援藏政策为背景,以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的“青海玉树班”师生为原型,以区文委“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原创项目为依托,通过讲述玉树藏族学生来北京上学,与班主任及同学们共同克服困难、破除隔阂,共同备战高考的故事,通过身边的美德故事,将优秀传统文化“孝、悌、忠、义、信、勤”的文化基因传承发展下去。
该剧充分展示了大兴区区委在北京市精准扶贫政策的颁布后,积极响应政策,努力做到帮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于2010年成立“青海玉树班”,此后每年都赴青海玉树当地招生,让玉树贫困家庭的学生来北京上学,接受良好的教育。为藏族学生拓展视野,树立更远大的志向,最终使来自青海玉树的藏族学生和北京学生紧密团结在一起,真正实现“京玉一家亲”。
为了此次演出,剧组全体成员紧锣密鼓、通宵达旦,除对原《格桑花开》剧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再度创作外,通过深度采访“玉树班”老师同学,又将“玉树班”中发生过的真实感人故事和校园生活场景融入剧中,使剧本更加贴近生活。在音乐创作方面,引用了西藏名曲《次仁拉索》,结合剧情改编录音,贯穿剧目始终,传递着藏族学生“旦增达瓦”那朴实真挚的情感。整个故事流畅动人,娓娓道来,感人至深。
无论是剧中高中生间的嬉戏打闹、日常学习、考试背课文等熟悉的场景,还是旦增与杨老师、与奶奶、与同学间的师生情、亲情、友情,都紧紧扣住了观众的心弦,不经意间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们身临其境、深入其中,仿佛自己就是“玉树班”的一员,不禁感慨,这样的故事就是你我的故事,就发生在你我之间。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掌声热烈,对于这出切合师生身边题材的话剧演出,大家反响热烈。有观众在演出后与主创交流,认为这出剧,是一部有意义的作品,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受到鼓舞。导演及众主创也表示,将进行二期排练、仔细推敲,以满足我区广大群众及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需要。
近几年来区文委原创优秀作品频出,反响都十分热烈。2011年创编“迎十八大系列剧目”的首部大戏--现代评剧《银杏庄》;2015年,创编展现“南海子”的地域特色、反映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的新编历史京剧《南海子》;2016年,创编儿童剧《淘淘历险记》;2017年,又推出创编儿童剧《小世界大秘密》;2018年,新编小品《格桑花开》、戏剧小品《告别小老伴儿》相继赴“群星奖”北京赛区参赛。戏剧小品《告别小老伴儿》已进入决赛。而今,新编话剧《最好的安排》的上演,再一次为我区百姓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宣传了大兴区扶贫工作的同时,更让百姓接触到、了解到我区文化创作创新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刘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