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19-03-25坚持“区级平台建强、镇街平台建实、村居平台建活”工作思路,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平台建设功能定位,致力于向镇域百姓提供一站式、标准化、便捷化的法律服务。
队伍务实“有活力”。高标准配备窗口接待力量,日常由熟悉基层、经验丰富、业务精干的司法助理员和专职调解员负责接待来访群众,每周五安排驻镇律师来中心“坐诊”。注重激发队伍活力,以司法所党小组建设为抓手,将每周五作为固定学习日,中心全员参与理论学习及业务探讨,互学互促、共同进步,提升服务水平。
运行管理“有规范”。规范内部管理,实行司法所长暨中心主任负责制,严格考勤、例会、学习、请示汇报、来访登记、集体讨论等管理制度。规范业务工作,严把法律服务质量关,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理、专业服务、一次性告知等工作机制,突出服务标准化。
解决问题“有效率”。努力打造全时、全方位的专业法律服务模式,提供一站式、综合化服务,让老百姓“只进一扇门”“少跑一次路”。公布中心办公电话、工作人员电话、驻镇律师电话,随时接听、解答群众法律咨询,提供专业的全时服务。对于本所解决不了的事项,及时求助“一网通”,运用视频音频通讯等手段联络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区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结对律师等获得指导和帮助,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指引。
以民为本“有温度”。树立服务意识,最大限度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凡是能在本所办理、解决的事项,绝不递交到上一级,凡是能通过电话、网络解答的问题,绝不要求当事人到所。设立党员先锋岗倒逼服务提质,做到办事流程标准、解答和指引准确、服务热情高效。关心关爱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弱势群体,根据需要适时提供法律援助等暖心服务。
服务模式“有创新”。积极构筑专门、专职、专业的镇级人民调解服务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专门”表达诉求,将镇调委会、个人调解室的日常工作融入中心运行机制,使矛盾纠纷化解由单一调处向综合服务转变;大力培育“专职”服务队伍,两名专职调解员专心干调解,调解质效大幅度提升;高效整合“专业”调解资源,专职调解员、司法所调解骨干、驻镇律师、心理咨询师齐发力,访调、劳调无缝对接,还提供“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服务”。
定纷维稳“有水平”。以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为目标,化解矛盾纠纷靠前站,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在中非合作论坛、春节等重大会议、节日期间成功调处涉及劳动争议、土地承包流转、房屋宅基地等多起复杂信访矛盾。坚持防调并举,在法律咨询解答、法律服务环节释清说透,力求使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有出口、不积存、无激化,引导群众合法维权;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政策法律把关,提前介入消除纠纷隐患,并做好预判明确应对措施。
运行一年以来,西集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累计接待解答咨询16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80件,完成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69件,参与复杂信访矛盾化解7件,承办法律援助初审案件18件,开展宪法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22场次、法治讲座45场。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