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19-05-24编者按: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2014年开始,全国妇联发出通知,组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5年来,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得到了广大家庭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涌现出一批“最美家庭”,他们通过自己的感人故事,自觉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承着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中华民族家庭美德。
“白塔文化·家春晖”计划之妈妈的味道活动
学生翻看“家风润万家,家训伴成长”活动获奖作品
第二届“乐动妈咪”亲子足球嘉年华
街道妇联“记忆庙会”捏面人活动
老牛儿童探索馆
赵登禹将军的后人讲述故事
“书香·家风”故事诵读活动
有一种骄傲 叫我是新街口人
讲述人:刘欣
身份:西四北三条社区居民
刘欣今年72岁,是西四北三条社区居民,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她在三条社区居住了几十年,见证了社区的变化,见证了新街口的变化。
刘欣说,新街口是首都的重要之地,也是一块向阳宝地。近年来,新街口地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居民的生活越来越舒适、方便,环境优美的街心公园令人们心情舒畅、耳目一新。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倍感安心、舒心、放心。
天蓝了,地净了,天地之间的空气也更加清新了,街巷变得更加敞亮,人口有序疏散,再不是吵吵闹闹的嘈杂环境了。
曾有居民对刘欣说,早些年由于房子不隔音,每晚两三点钟还能听见胡同里叽叽喳喳的说笑声以及孩子的哭闹声,偶尔还有口哨声和摩托车的轰鸣声。好容易睡着了,不到五点,胡同口电子市场的进货声、叫卖声又“声声入耳”。
2017年,街道开展了背街小巷整治,街巷长和社区党委成员一起入户宣传,发动居民积极参与整治行动,把违建拆除了、“开墙打洞”封堵了、电子市场疏解了,彻底改善了胡同里车水马龙、吵吵嚷嚷的情况,大家终于睡上了踏实觉。
大家的生活质量提升了,社区居民李文建特意编写了《西四北三条社区之歌》,用朗朗上口的歌词讲述了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感谢社区党委做出的努力。
社区环境变美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应如何提升?刘欣说:“老街坊活动中心”。
为满足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社区党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唱歌跳舞的人越来越多,下棋、打球各项比赛经常举办,给老年朋友带来无比的欢乐,使老年人身心健康。
不仅如此,社区还为老人们联系送餐服务,节日期间为老人们送去暖心粥、温馨饺、重阳糕,逢年过节到残疾人朋友和孤寡老人家中入户走访,为他们送去贴心话语,带去节日的祝福。
右为张弥乐
有一种温暖 叫爱的传递
讲述人:张弥乐
身份: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附小学生
所获奖项:新街口街道十佳美德少年
张弥乐是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附小四年级的学生,在父母的影响下,小小年纪便成为了“公益达人”。
“持续关注公益,让爱融入日常”是张弥乐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这是他拥有的一种别样生活方式,它陪伴着张弥乐的成长,温暖着他的心灵。
张弥乐的父亲曾在四川西部支教助学,从张弥乐记事起家中最常见的就是装满着衣物准备寄往贫困山区的编织袋子。年幼的张弥乐并不知道这是要做什么,只是常帮着父母一起整理自己穿小了的衣物,并封装到袋子里。
懂事后他才明白这是用来装捐赠衣物的袋子,袋子装满了,他就和父母一起到邮局,将袋子邮寄到四川西部地区偏远山区的学校和贫困的家庭。
张弥乐曾经很好奇地问过父母衣物为什么总也寄不完,为什么他看到的邮寄地址都感觉那么遥远又陌生。妈妈告诉他,这些地址是爸爸支教的学校和贫困乡镇家庭,那些地方都是在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的高原。
按照妈妈的讲述,张弥乐拿着中国地图,找到了这些自己经常见到的地名:德格、石渠、甘孜、炉霍……“我想去这些地方看看,走走爸爸走过的路。”小小心愿从张弥乐心底悄然而生。
在张弥乐上二年级的那个夏天,他的父母联络了8所四川西部未开通快递的贫困小学,计划将热心人捐赠的生活学习物资亲手送到当地孩子们手中。听到这个消息,张弥乐有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想法,就是想要跟爸爸妈妈一起去。
由于当地属于高原地区,父母担心张弥乐身体承受不了高原反应,但张弥乐坚定的决心最终说服了父母,于是他跟随着父母踏上了飞往成都的旅途。
到达成都,一家三口从协德乡中心校开始,先后去了扎拖乡校、道扎孤儿学校、热鲁小学、措普小学、竹庆镇文殊学院、吉茂基础学校、呷依中心校、长须干玛小学和查加部落小学,把带来的书本、文具、体育用品、生活用品分发给当地的孩子们。在同龄小伙伴身上,张弥乐看到了他们眼中的执着,脸上的阳光和心中的向住,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觉得,这是我把我们家庭中的爱传递给了他们。”张弥乐自豪地说道。
右为周冠南
有一种激情 叫80后社区书记
讲述人:周冠南
身份:玉桃园社区党委书记
所获奖项:新街口街道最美行业领航人
新街口街道玉桃园社区书记周冠南是个地地道道的80后,只有33岁的她工作履历却很丰富,做过村官、当过城管,如今成为了“社区大妈”。
80后的干部胆子更大,步子更快。
“周书记一来到我们社区,就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息。我们楼的燃气管线外漏脱皮都有半年多了,周书记来的第二天就叫来施工队解决了这个安全隐患,我们为她点赞,我们就需要这样的书记。”玉芙胡同12号楼的张大妈说。
“我手中有‘哨子’,各部门闻哨而来,自然问题就解决得快了。”周冠南笑着说,在她看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可以帮助她解决许多社区里的难题,“街道通过这个工作机制解决了社区里的脏乱差问题,通过建立‘一标牌、二指定、三规范、四自治、五到位’机制,解决了社区内大件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周冠南告诉记者。
80后的干部喜欢运用互联网思维,随时随地沟通,迅速解决问题。
在周冠南的微信圈里有10多个与玉桃园相关的工作群。“社区成立了党建协调分会以及微信群,党建协调分会不仅有驻区单位,还有水、电、气、热、物业、城管、环卫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单位,各方面的人都有了,我们需要谁,就@谁,这就形成了一个快速反馈的闭环机制。”周冠南解释道,“这样做一是让居民看到我们有努力解决问题的态度,二是也为水、电、气、热等部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供了便利。”
80后的干部看重文化共识,懂得文化聚合力。
玉桃园社区的居民都在使用自已社区专属的微信表情包,“家住玉桃园”微信订阅号中出现了一组活泼可爱且卖萌十足的“玉小桃”形象表情包。这组微信表情包是由玉桃园微信订阅号“家住玉桃园”原创发布的。表情包内共有16个表情,不仅融入了如“送你小心心”、“尴尬了”等网络流行语,还有像“巡逻”等社区居民平时的真实写照情景。
周冠南介绍,“社区在60位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中进行评选,结合小朋友们的设计最终形成了‘玉小桃’卡通形象。”“玉小桃”表情包的征集过程无疑使玉桃园社区的人们得到了一次文化和思想价值上的认同。
辛勤而努力的工作换来了社区居民对周冠南的支持和信任。“感谢街道领导对我的支持,手中有吹‘哨子’的权力,就可以帮居民解决更多的问题”周冠南笑着说,“同心共筑和美玉桃园,我相信我们的社区会越变越美丽。”
有一种自豪 叫公益服务者
讲述人:刘永军
身份: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西城分公司保安员
所获奖项:新街口街道最美行业领航人
刘永军是一名保安员,工作之余他坚持参加社区治安、文化宣传、邻里互助等公益服务,曾获雷锋标兵、来京建设者文明之星、北京市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北京市保安系统特殊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对于获得的赞誉,刘永军看得风轻云淡,因为他更重视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通过与社区党委沟通,刘永军了解到社区有不少孤寡老人,根据这一情况,刘永军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组织举办了“邻里守望”活动。活动中,他与义工们每周会定期探望空巢老人,与他们闲话家常,提供义务服务。
为89岁老人朱世珍量血压,为85岁老人郑淑珍记录饮食起居……义工们将老人比作自己的爷爷奶奶,将老人们的诉求记在本上及时上报给社区党委,一同协商解决。
刘永军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早在2005年他便篆刻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系列》,其中包括《心经》、《金刚经》、《道德经》三部经书,使用印章1735方,篆刻11449字,所有文字均印在51米长绢上,这部作品在2006年8月正式成为上海吉尼斯大世界中的一员。
2016年,刘永军带着这门手艺走进了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教授老人篆刻技巧。为照顾各个年龄阶段老人的不同需求,刘永军按照年龄和性格划分,分别教授老人们公稳印和写意印,丰富了老人们的退休生活。
刘永军说,在2007年,他与妻子合力篆刻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并在建党88周年时将这部作品作为为党庆生的礼物捐给了北京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