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19-05-24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中老人坚韧不拔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跟《老人与海》中的虚构人物相比,在西城区有这样一位老人,更让人肃然起敬,他青年时代失去双脚,却40多年默默积蓄力量,多次向珠穆朗玛峰进发,终于在年近古稀之年,实现登上珠峰的梦想,创造了年龄最大的残疾人登顶珠峰的世界纪录,他就是夏伯渝。
坚持训练40多年
夏伯渝,曾是国家登山队运动员。1975年,夏伯渝在首次攀登珠峰时,因主动把睡袋让给队友,双脚被严重冻伤,被迫从脚踝截肢。那一年,他26岁。尽管失去双脚,但这次爬珠峰的经历使他爱上了登山运动,登山过程中面临的极端恶劣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况所蕴含的挑战性、冒险性,深深地吸引着年轻的他,不服输的夏伯渝不甘心从此与轮椅为伴,他暗下决心:挑战自我,向命运抗争!登上珠峰成为支撑他生活的梦想。
此次受伤后,夏伯渝不得不从国家登山队退役。他装上假肢后,开始积极参加残疾人运动。由于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假肢经常把残肢磨得鲜血淋漓,患肢反复感染,夏伯渝1993年再一次被截去三分之一小腿,1995年他又罹患癌症。在一个又一个沉重的打击下,夏伯渝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夏伯渝说,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40多年来持续不断的训练,即便是在癌症化疗期间,也没有中断。早上5点准时起床,开始5、6个小时的力量和体能训练,包括负重10公斤1500个深蹲、100个引体向上、360个俯卧撑等。每周三次骑自行车到香山进行登山训练。奥体公园建成后,他又增加每周二、四、六去奥体森林公园走10公里,这一趟走下来需要两个小时。即便有时上午有事,下午也要把训练补上。为了锻炼耐寒能力,他常年坚持洗冷水澡,不喝热水。
先后五次攀登珠峰
2012年以后,经过近40年的漫长等待,夏伯渝终于等来了由钛合金和碳纤维构成的假肢。这种假肢不仅轻便、结实,能够适应高山运动严酷的气候条件和高强度的运动,而且穿戴的舒适性也大大增加,这为他带来新的契机。
于是继1975年第一次攀登珠峰之后,从2014年至2018年,夏伯渝又先后四次尝试攀登珠峰。
2014年,夏伯渝从尼泊尔一侧攀登珠峰,遇上尼泊尔登山史上最大的山难,他只能取消登顶计划。
2015年,66岁的夏伯渝再次出发,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攀登珠峰活动再次被叫停。
2016年,又一次向珠峰进发的夏伯渝团队在爬到8750米处,离峰顶只剩短短94米时,突然遇到暴风雪,漫天狂风夹杂着雪粒,打在人脸上生疼,让人站立都困难,能见度只有一米左右。“上还是不上?”5个年轻的向导需要夏伯渝做出抉择。(这些年轻的夏尔巴人在每年短暂的登珠峰窗口期,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当向导以养家。)在这个团队里,自己已年过六旬,为实现梦想可以不顾一切坚持登顶,但如果因此而拖累5位年轻向导,实在于心不忍。时间紧迫,容不得再犹豫!经过片刻激烈的内心斗争,夏伯渝果断地做出了“下撤”的决定,再次与珠峰擦肩而过。这是他一生所做最艰难的一次抉择。后来得知,就在他登山的那几天,先后有6名其他队伍的登山者丧生珠峰。
2018年3月31日,夏伯渝毕生第五次启程开赴珠穆朗玛。尽管每次都答应家人要活着回来,但是思想上也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所以像每次出发前一样,他把保险、存折等事项都跟家里人交代清楚。4月12日,夏伯渝到达珠峰南坡大本营。经过一段时间在大本营的休整、拉练,他做好一切准备,只等合适天气的出现。5月8日从大本营出发,5月13日到达8400米C5临时营地。5月14日,天气晴好,珠穆朗玛峰静静地伫立着,它雄伟的身姿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丽,有一种神秘而令人震撼的力量。夏伯渝向梦想中的山峰又一次进发了。珠峰上密布冰雪覆盖的冰缝,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冰缝,落下悬崖。临近山顶的这段路程格外险峻, 20米左右近乎直立的岩壁,要耗时半个小时。夏伯渝手“脚”并用,艰难地攀爬。戴着假肢攀登的主要困难,是它不能像脚一样将地面的感觉准确传达给大脑,为保持身体的平衡,要比正常人至少多消耗将近一半的体能。10时41分,69岁的“截肢勇士”夏伯渝终于成功登顶!他成为中国残疾人登顶珠峰第一人,也是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残疾人登顶者。站在这座曾带给他无数痛苦与磨难,也带给他光荣与梦想的高峰上,夏伯渝泪流满面,“感谢珠峰,它看见我的努力了!”他在珠峰上只停留了10分钟,就因再次来临的暴风雪而匆匆下撤,甚至来不及照一张单人照,原来设想的两个动作一个也没用上。下撤的路途也是危险重重,夏伯渝的假肢几次都被卡在冰缝里,此时如果失去假肢,很可能就无法活着离开了。幸亏在向导的帮助下,将冰缝凿宽一点,才拔出假肢,继续向营地进发。
与大自然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夏伯渝,深知大自然的威力,他也曾目睹世界上很多顶尖的登山运动员葬身于大自然的灾难中,成功登顶珠峰后,每当有人问他是否感觉征服了最高峰,他都会立刻纠正说“人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珠峰接纳了我。”朴实的话语中充满对自然的敬畏。
回望一路的坎坷,他想对今天的年轻人说:“最困难的是坚持,最重要的也是坚持。”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