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西城区:德源集团挖掘传统工艺修缮民居——用“工匠精神”保护老城风貌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19-07-01

  修缮民居,恢复老城风貌,推进有机更新,这三件事,德源集团用“工匠精神”统筹、融合到每户民居的一盘棋中。近年来,德源集团提升四合院风貌保护理念与恢复性修建业务技术,聘请专家团队把关监控,同时与居民共商共议,探索居民告知机制,结合胡同历史文化底蕴,对民居以传统工艺、老物件等方式修旧如旧,保护老城风貌,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在鼓西大街111号,德源集团的“工匠”们正忙着施工砌筑。正在现场检查的什刹海所工程副所长张洋介绍说,该院南房后檐墙是临街外墙,目前正以糙砌淌白工艺进行修缮。“这些青砖有悠久的历史,都是从集团其它工地筛选、调集过来的旧料。此外,房屋柱子恢复使用传统部件柱顶石,配合传统工艺,既能保障安全改善民生,又能恢复古朴的民居原始风貌。”

  地安门西大街151号院是典型的中式起脊木结构房屋,1号门道为广亮式大门样式,这两天院落承住人收到了德源集团的《老城房屋修缮施工工艺、施工做法告知书》。“此前,我们与居民沟通过,告知他们将要修缮的木结构、墙体、屋面、油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做法,以及运用老建筑材料的使用原则,居民表示理解并配合支持,签订了修缮协议。”该负责人说。在3个月工期里,工匠们将修缮5号房长达13米的临街南墙,“对于老建筑拆下来的砖雕、石雕、门墩等,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原状、原位置恢复。我们将积极利用老建筑材料,以传统工艺修缮原有老砖墙体,保留建筑年代、历史风格等传统元素。”

  保护古都风貌和改善民生实现有机统一,新文化街137号院是典型的代表。院前屹立的柱子墩接默默地诉说着这里的古老历史。“墩接是解决古建木构件腐朽问题的常用方法。我们截取腐朽部分,接上新的木材,保证其构件功能。”金融街所李东风、邱征师徒是德源集团旧城保护修缮顾问委员会的委员。师父李东风有41年的修缮阅历,说起北京民居来,如数家珍。除了把门的柱子墩接,院内东房南山墙、西房北山墙,都以传统工艺进行了修缮。“沿袭的是传统工艺,像这些老建筑青砖,使用前取得了百姓、工人以及监管部门的三方认同,符合规范以及施工要求,最大限度保留建筑风貌。”李东风说。

  据德源集团工程部负责人孙国强介绍说,近年来,德源集团对危旧房屋通过翻建、综合修缮等手段进行解危排险,强化专家团队把关作用,坚持原拆原建,在设计、施工各环节请专家全程把关,保护老城风貌、推进有机更新;同时挖掘和继承传统工艺,在砌筑工艺中采用传统的干摆、丝缝、淌白等工艺,还原传统风貌,保留民居古韵,又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与此同时,与居民共商共议,探索推行居民告知制度,积极宣传老城保护理念和传统修缮做法。

  下一步,德源集团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定期组织“保护老城风貌”的业务培训,提升传统工艺组织施工能力水平,同时继续挖掘技术骨干,以“师带徒”、“传帮带”、“老带新”等方式,加大对年轻人培养,传承传统施工工艺,提升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能力。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