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19-07-22通州:退休居民发挥余热 “家长学校”播洒爱心
教阅读、书法、京剧,讲长征故事、时政要闻、教育方法……在梨园镇,有一所由一名校长、四名教师组织的特殊学校——“家长学校”,免费为社区青少年及家长授课。
老校长授课话“感恩”
又是一年暑假到来,日前上午,龙鼎园社区居委会里,新一期的家长学校如约开课,这一次的主题为老校长谈感恩父母。坐在主讲台上的,是家长学校的校长王润田。有着53年教龄的他,退休前曾是通州第二中学校长。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就是要感恩父母,没有他们赋予我们生命,我们不可能来到这美好的世间……”边讲故事、边加观点,风格幽默、朴实又不失专家的文雅、高度,近一个小时的讲座中,家长和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课堂上,王校长还向认真听课的孩子们赠送了水彩笔及自己的书法作品。
五位居民退休不退岗
三年前,龙鼎园社区家长学校正式成立。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获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王润田,在呼声中成为“校长”。
一个学校,仅有校长怎么够?通过人才挖掘,王润田找到社区里的张黎明、李荫森、付久兰、常玉柱四个人,根据几人的特长,承担起时事政治、书法、阅读、京剧单皮鼓、风筝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一位校长,四位教师的家长学校正式对外开课了。
每年,家长学校都会利用寒暑假时间,提前收集整理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备课,再根据不同主题为学生和家长开课。
王润田说:“这几位老师都是小区居民,大部分是党员,常玉柱老师今年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最初找到几人时,王润田一开口说明来意,几人纷纷被他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执著所感动,愿意发挥余热,加入家长学校。
今年70岁的张黎明党龄已经35年,多年来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是特别不愿意就此闲散下来。”张黎明主要负责时政方面的课程教育,他说:“虽说只是社区家长学校的‘教师’,但是我觉得备课也不能马虎。我现在每年订了四份报纸,每天除了看报之外,还会翻阅十多种杂志。”
李荫森今年70岁,主要负责书法课程,是通州区书法协会会员。他说:“现在的孩子们基本都是玩电脑敲键盘,能写得一手好字非常难得,我愿意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孩子们普及书法课程,让孩子们在习字过程中养成专注的学习态度。”
68岁的付久兰是这所“学校”的唯一女将,退休前曾是一所职业教育学校副校长,在民办教育战线摸爬滚打35年,为教育事业倾注了大半生。她说:“我主要负责孩子们阅读、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通过阅读分享、推荐等课程,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74岁的常玉柱出生于京剧世家,退休于内蒙古自治区京剧团,在家长学校主要负责传统文化课程,最拿手的是单皮鼓和风筝制作。他说:“特别想把我的一身技艺传授给喜欢传统文化的学生和家长。这些技艺传承下来不容易,应该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喜爱。”
收获家长孩子点赞
张秋云已经成了家长学校的“忠实粉儿”,几乎每节课都不落,尤其喜欢听王校长的课,“我在家里带孙子,对孩子教育知识了解有限,每次听完课都会有收获,获得很大启发。”
刘淑玲也为家长学校几位老师点赞,“这些老师都是义务讲课,他们以前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学识,向孩子和家长授业解惑,非常不容易。”
今年8岁的赵丰毅特别喜欢参加家长学校的课程,“我喜欢听王爷爷讲话,能收获很多知识,王爷爷告诉我们要热爱劳动,我回到家要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赵丰毅的父亲赵立朋是做管理咨询工作的,旁听过几次学校的课程后给出了评价:“社区组织这种教育公益活动特别好,能够帮助家长理解教育子女的知识,促进亲子关系,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社区可以说人才济济,几位老师愿意无私奉献时间精力,和大家作分享交流,让我们非常受益。”
社区搭建交流平台
无论是家长学校的老师,还是社区居民,纷纷表示能有这么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社区给予了大力支持。对此,龙鼎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尚说:“几位老师都是原单位的骨干,他们成立家长学校就是为了发挥余热,社区能做的就是把这个平台搭建好,为居民们服务好。”
家长学校开办三年来,已开课累计百余次,服务居民千余人次。龙鼎园社区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家长学校”栏目,其中“老校长谈教育”一文常年由王润田主笔、主编,截至目前共上传了140余篇文章,文章涉及亲子教育、行为习惯、亲子关系、家教门风等内容,受到了居民们的广泛好评。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