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城区区文明办
时间:2019-08-202019年,北京市推出“接诉即办”以来,西城区各街道、各部门、各社区迅速行动起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解决了一批老百姓多年没能解决的身边事。广内街道总结工作经验,在“接诉即办”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未诉先办”的工作目标,早想一步,早做一步,提前预判,当群众的贴心人。7月份,广内街道“12345”热线响应率100%,解决率97.83%,满意率100%,全区排名跻身前三,也成为全市进步前十的街道,上升了232名。
“社区通”及早响应诉求
8月6日清晨,一夜大雨过后,广内核桃园东街的物业保安在巡查中发现,东街16号路旁一棵大槐树斜在路旁,树根被连根拔起,为即将到来的早高峰出行埋下了安全隐患。通过社区通,这条消息很快被社区书记得知,书记看到后立即“吹哨”,找来绿化队迅速作业,社区与街巷物业拉起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疏导交通,很快把危树清理干净,将险情排除在了萌芽中。
这两天类似因暴雨冲击而带来的老房漏雨、排水不畅、树木倒塌的事情屡见不鲜。很多居民反映诉求的信息,都第一时间出现在了街道“社区通”和社区、街道、公共服务部门在内的“吹哨报到快治群”里,通过社区及时“吹哨”、各部门“报到”,将问题在扩大之前及早解决,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作为全市最早试点使用“社区通”的街道之一,这一社会治理“神器”如今在广内已经积累了一大批“铁粉”。最近街道还专门开辟了“接诉即办”版块,不仅打开了群众反应诉求的渠道,还提速了案件受理的时间,居民可以线上了解到问题解决的受理部门是哪,负责人是谁,以及每一步的进展情况,为居民明明白白办事,让大伙真真正正放心。
“大数据”提前问题研判
在老旧小区密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广内地区,居民对身边问题的诉求呈“多元化”态势。为加强对“接诉即办”案件的办理实效,街道对热点、疑难问题进行分类梳理,从内容上将问题分为6大类、36个小类,根据不同时节、不同地点、不同环境条件,做好分类,提前对其他相关做好预判,力争实现“未诉先办”的工作目标,让问题“只出现一次”。
停车难是每个老旧小区的“通病”。2018年,宣西社区的小区业主因停车位紧张拨打“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进行投诉。街道工委办事处通过党建引领,运用民生工程民意立项机制,积极引导物业公司、重新梳理规划辖区停车资源,成为了辖区内首批老旧小区准物业化停车自治试点,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根据宣西等社区的成功经验,街道很快出台了《广内街道社区停车自治管理手册》,作为可复制的经验,迅速推广这一做法。2019年,将把停车自治推广到其他8个社区,有效解决居民停车难题,在问题来临之前化解矛盾,降低群众的投诉率,并真正让群众得实惠。
(责任编辑: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