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最美管家”每天巡街4小时

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0-01-02

  2018年4月,东花市街道公开招募"小巷管家"。听说能参与街巷治理和环境建设,杨志军报名自愿认领了街巷,由此成为东花市北里西区一名光荣的"小巷管家"。

  ●讲述人:杨志军

  ●年龄:65岁

  ●身份:东花市街道北里西区小巷管家,荣获东城区十大金牌小巷管家、北京市优秀小巷管家、北京最美小巷管家称号。

  置装备 65岁学用智能手机

  我是一名退休党员,家住在东城区崇文门东大街8号楼。每天早上8点多,提上装着小铲、小夹子、抹布、塑料袋的布袋,我就在小区附近的背街小巷内巡视。看到路边线杆或墙上有小广告就掏出小铲给它铲掉,看见便道上有乱放的共享单车就捎带手儿把它摆齐了,遇到有人问路就帮他指一下。

  走累了,就时不时地到社区里的几处垃圾桶旁歇歇脚,看见有居民倒垃圾就留意下,叮嘱大家把生活垃圾放入黑桶、厨余垃圾放入绿桶。开始时,居民对垃圾分类有一定抵触情绪,还有人说我多管闲事,我这脸上也有点儿挂不住。但在社区书记鼓励下,我坚持以身作则,慢慢地居民们也就形成了习惯,现在绝大部分人都能自觉分类投放。

  记得刚上岗时,我就靠着一支笔、一个本记录下大大小小的事情,再跑到社区去汇报情况,效率确实有些低。看到年轻人们都用手机拍照上传,我也花了两千多块钱置了一台智能手机,专门用来拍照和上网,以便随时遇到情况可以通过微信向社区网格提交。

  平常我看人家用手机微信都挺容易的,可这智能手机一到我手上它就不"听话"了,光练习用手指把屏幕滑开就花了一个星期。这么说吧,社区一共有16位工作人员,甭管是谁在都会帮我耐心地讲解,可以说人人都是我的手机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断断续续用了一年时间终于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也拥有了第一个微信账号。

  "杨叔真厉害,都会用微信了。"听到社区的年轻人表扬我,我心里还是挺高兴的。现在,我已经可以熟练地在微信工作群里上传照片了。

  "六字经" 打造小巷第一手档案

  每天上街巡视4个小时也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按照"巡、访、做、报、记、刷"六字工作经,我绘制、修改了小巷地图,形成小巷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在小巷地图上,我标注了小巷的基本情况,如沿巷的房屋、树木、花箱、宠物取纸箱等位置,便于开展日常工作。

  我在小区内还经常碰到也在巡视的社区网格员,就顺便和他们反映最近发现的新情况,或是向他们了解下我这边能帮他们留意什么情况。因为我对社区的情况了如指掌,和居民们都很熟悉,所以为社区提供各种线索起到了积极作用。加上我和社区其他几位小巷管家形成错时巡视,这样一来就大大延伸了社区网格巡视范围和频率,基本上能做到全天12小时以上对社区全覆盖式巡视。

  保安全 社区疑似隐患全修复

  社区安全是我重点关注的,我所在的崇东大街6号、8号楼属于老旧楼房,线路老化非常普遍,2019年春节过后就发生了一起因居民集中用电负荷过大导致配电箱过载烧毁致使局部停电的事情。

  那天是晚上9点多,我一接到居民打来的电话,就穿上衣服赶往事发地点,到现场一看,发现配电设备已经被熔断。因为大晚上停电,七八十位居民都聚在楼下议论纷纷,难免发一些牢骚。我一边安抚大伙,一边立即联系物业和供电局。好在没过多久,工作人员就上门将线路重新接好,电力得以恢复,大家都拍手称赞。

  我是这片的老住户,深知这次的事件是普遍存在的隐患而不是个例,第二天我又和社区联系,通过与物业和供电局工作人员进一步沟通,他们专门对崇东大街6号、8号楼进行大面积排查,将疑似隐患全部进行了修复,这时候的我才算是松了口气。

  前些日子,我刚刚被授予了"北京最美小巷管家"称号,但我认为这个荣誉代表的不仅是我个人,而是代表千百位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为社区建设奉献的所有"小巷管家"们。希望有机会能多和他们交流经验,相互促进,从而更加努力地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让环境好起来,让居民们开心起来。

  (责任编辑:姚瑞文)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