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朝阳区:基层治理聚焦百姓需求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20-01-09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回首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按照“三个聚焦”指示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紧抓住全区机构改革和职能优化调整契机,落实“基层建设年”,全面打牢基层基础,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全面提高环境品质、管理品质和服务品质,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基层社会治理和民政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图片来源:朝阳报

图片来源:朝阳报

  坚持建强组织党建引领持续深化

  2019年以来,朝阳区紧扣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基层建设年”等重点任务,着力固基础、强基层、增能力,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建设与民政工作全过程。

  “基层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积极推动“基层建设年”各项任务开展,从坚持政治导向、制度导向、人才导向、素质导向、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稳定导向、一线导向、纪律导向9个方面,对标对表市、区重点任务,一系列聚焦“赋权”“下沉”“增效”的重点工作措施进展顺利。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不断向党建引领深化,抓牢党领导基层治理主线;向街乡改革深化,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向社区治理深化,夯实基层精治共治法治基础;向解决群众身边问题深化,以接诉即办践行初心使命。在推进中,针对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形成了党建引领物业服务“四管四合”模式,成立区级物业服务管理协会,各街乡普遍成立物业联盟,朝阳家园物业公司充分发挥兜底作用开展物业服务。初步构建了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接件即办”政务服务全网通平台、“接诉即办”12345市民热线平台、“随拍即办”朝阳群众管城市平台为支撑的“1+3”智慧治理体系等特色工作。社区成长伙伴计划、街乡责任规划师等一系列工作扎实推进。

  党的建设不断强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刻领会区委“三个动起来”精神,在全区首家召开动员部署会,用好委局“三转三建”和街道“三强三力”两个抓手,在解决群众诉求上向前一步,将主题教育切实转化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生动实践。做强党的建设机制引领。做实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深化“一轴四网”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探索“三级两全六领域多行业”全域协同治理模式,拟定《朝阳区党建全面引领社会全域协同治理实施方案暨朝阳区区级党建协调委员会建设方案》。街、社层面以满足居民群众“七有”、“五性”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党政群共商共治、“吹哨报到”、在职党员“双报到”等推动党建协调委员会的实体化运行。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按照“1335”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通过副书记例会、副书记培训班等方式,不断强化意识形态责任,贯彻落实《朝阳区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标准》。强化基层党的建设。形成《朝阳区党支部工作法案例汇编》,24个街道实现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中心全覆盖,提出《朝阳区城市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街道系统全年共建设26个优秀书记工作室,22个特色工作室,高质量选出249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全年评选出20个优秀党建品牌和200名红色头雁。

  建设物业“红色体系”。积极推进党建引领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全年围绕十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全区物业小区情况大摸排、物业联盟的全覆盖、朝阳家园物业服务的全覆盖、物业和业主委员会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实现物业联盟应建尽建,24个小区引进朝阳家园物业。涌现了双井物业联盟探索“三基础四引领八行动”新路径、麦子店枣营北里“四联四抓”破解混合产权治理难题、垡头双合家园探索“三引领三到位”党建+物业管理新路径、深化“众享大屯”便民服务体系等一批典型。

  坚持改革创新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2019年,朝阳区聚焦百姓需求,持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居民自治能力,强化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群众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基础。社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全区460个参选社区全部一次性选举成功,各项指标均超过市级要求,成立475个居委监督委员会;46个参选行政村“一肩挑”比例达到100%,编制朝阳区居委会工作标准化系列手册(社区居务通),进一步加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推广社区服务站改革。按照空间、资源、事项“三集成”的思路,形成“厅站合一”“一站多居”“一站一居”三种模式,全面实行“综合受理+全岗社工”模式,推进城市地区96个社区服务站改革示范点建设,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深入开展基层减负增效。优化调整一批大型社区。按照“规模适度、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自治”的原则,新建社区17个,其中11个为原大型社区优化规模分立形成的新社区。同时,对照区委区政府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整改要求,制定社区减负整改方案,明确督查举报机制,研究制定社区减负工作准入的联审制度,对社区工作准入流程进行规范。

  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开展。推进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建设。围绕“街道综合执法机制创新”实验主题,积极探索创新,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聚焦空间、环境、人文、管理、服务、参与等“六大要素”,打造惠新西街33号院、西坝河西里小区等42个全要素小区,推进小区有机更新、硬件与软件同步提升。将楼栋、楼院作为社区治理基础单元,制定评估标准,打造257个全景楼院。50个“社区之家”建设顺利完成挂牌。以麦子店、望京、东湖街道为主要阵地,探索建设“国际生活家”,打造一流的国际化社区,双井街道成功入选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

图片来源:朝阳报

图片来源:朝阳报

  创新打造特色自治品牌。探索社区成长路径,在全区开展“社区成长伙伴计划”,制定《朝阳区社区成长伙伴计划三年行动方案(2019年-2021年)》,按照“三类两级”标准(“三类”即商品房小区、老旧小区、保障房小区,“两级”即潜力社区、提升社区)摸排出50个样本小区,联合4队(即,理论专家团队、实践专家团队、社会组织专业团队、社区专员团队),对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一对一、多对一会诊,指导社区探索实践,实现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形成望京街道南湖西里社区等具体实践。深化居民议事协商规范长效发展,持续推进68个居民议事厅规范化建设,启动社区月协商计划,5月—11月在全区466个社区开展每月社区协商,推动10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

  深化“朝阳社工”品牌队伍建设,发展壮大社工队伍。2019年,在提升社工服务保障方面,完成老积极分子待遇提升工作,在市级标准的基础上,提高老积极分子生活补贴。加强社工队伍能力建设,在全体社区工作者中开展每个季度1个主题学习活动。继续提升社工能力水平。

  坚持完善服务社会服务和社会动员能力有效增强

  以养老服务为重点,全面提升社会服务和社会动员能力,发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服务,朝阳区被确认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发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社会组织量、质提升。社会组织总量达1004家,居全市第一位,便民服务业行业组织、互联网金融协会、物业管理协会等社会组织相继发起成立,提升热点行业领域自治能力。加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编制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政策法规汇编和操作手册,支持社会组织服务项目1600余个。此外,社区创享计划以“多彩精致和谐社区”为主题,引入“社区规划师”,积极倡导街乡“社区微景观”设计。出台《在全区部分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建设的工作方案》,“1+9”社会心理平台建设基本完成,社会心理服务蓬勃开展。建立社会组织“双报到”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到所在地街乡、社区村报到,参与社区事务,将社会组织服务群众纳入年检年报、评估评优工作。援派4家社工机构12名专业社工“牵手”两省四县(贫困县),培养本土社工人才,推动当地社会工作发展。

  广泛传播慈善互助理念。打造“慈善朝阳”品牌。在全市率先推进建设慈善主题公园,劲松五区公园、崔各庄黑桥公园正在建设,预计年底完成。积极引导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救助,1-9月进行慈善救助8491人次,区级、街乡级、社区(村)级组成的三级捐赠体系日趋完善。已建设捐赠站点280个,超额完成市局“十三五”规划任务指标,截止日前,共接收接收衣物12.7万件。

  专项社会事务工作稳妥推进。1月至10月共办理婚姻登记登记总量2.9万件。截至目前,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保障“一馆三园”共接待扫墓群众20.76万人次,疏导机动车4.3万辆。开展散葬坟墓专项整治行动,王四营、高碑店等散葬坟墓初步治理效果明显,实现“旧坟不露,新坟不增”。

图片来源:朝阳报

  坚持聚焦民生社会保障基础不断夯实

  聚焦各类特殊群体,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举措,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格局,当好“减压阀”。

  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证困难群众足额享受保障待遇。深入开展“定制式”精准帮扶,在朝阳区各街乡建立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目前,43个街乡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全部正式挂牌,实现救助服务所全覆盖。每个救助服务所并引入专业社工机构为困难家庭提供能力提升、社会融入、资源链接和急难情形处理等个案帮扶服务。针对辖区内低保、特困供养、重度残疾人、高龄老人及因患病陷入生活困境的居民,建立了“一户一策一档”服务信息台账,专业社工机构,开展入户调查和政策宣传,为困难群众寻求救助帮扶提供便利、指导和支撑,主动发现困难群众,运用专业知识,全面科学评估群众的情形,关注困难群众的差异性、独特性需求,针对困难家庭开展“定制式”个案帮扶服务。目前,已经为全区255户困难群体制定了“定制式”精准帮扶救助服务。推动朝阳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多级联动的精准救助服务体系,打造救助服务平台,启动社会救助业务办理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落实弱势群体服务保障。深入完善“1+2+3”流浪乞讨救助工作模式(1即救助管理联席会办公室平台;2即救助巡视队和社工外展巡视队;3即区、街乡、社区三级救助网络体系的运行),2019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395人,分流2297人。

  不断提升困境儿童保障水平。落实困境儿童保障政策。开展困境儿童身份审批、生活费发放和临时物价补贴发放。推动建立了基层儿童工作队伍。每个街乡都设立了1名儿童督导员,每个社区(村)都设立了1名儿童主任,目前,全区共有儿童督导员43名,儿童主任600余名,实现了街乡儿童督导员和社区(村)儿童主任全覆盖。积极开展困境儿童救助,推进我区首例剥夺父母监护权案例的儿童在区儿童福利院妥善安置。

  落实各类特殊群体保障。认真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发放、残疾人福利机构和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服务管理。保障残疾人权益,按月做好约2.8万人次“两项补贴”的审核发放工作。做细做优超转人员接收工作。优化超转人员自采暖申报流程,申请人需要提交的材料由最多13种大幅降低为2种,9000余人受益。

  坚持提质增效老人幸福感更加充实

  从2016年在全市首推养老服务驿站以来,朝阳区深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连续多年将推进社区养老驿站建设列为重要实事项目,积极打造“广覆盖、贴需求、惠民众、可触及”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不断扩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大力推进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包括7个“空白区”街乡在内的9家照料中心提出申报,年底实现朝阳区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全覆盖。受理备案养老机构8家,新增床位1021张,033养老项目建设形成PPP实施方案。超额完成驿站建设任务,按照需求导向、合理布局、择优选取、填补空白的原则,重点督促推进“空白点”和老年人集中街乡建设驿站,落地养老服务驿站23个,正式备案运营养老驿站20个,分别完成市级任务的115%和111%,全区养老床位数占全市约17%,备案养老驿站总数占全市约20%,养老机构数、养老服务驿站数、养老床位数均位居全市第一。全区近20个养老驿站具备助医服务能力,累计开展助医服务2万余人次。

  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全力推进有需求的高龄老人“一键呼”服务全覆盖。前期试点用户满意度达到84.21%,从急救服务、助医服务、便民服务3个层面提出建设需求和服务支撑,开展服务需求摸底,年底前完成“一键呼”服务终端安装,实现高龄有需求老年人服务全覆盖。建立由137人组成的孝亲管家队伍,整合20家养老服务商、120家养老服务驿站,为全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组织公益活动22场次,日常开展服务超1万人次。全区84.5万常住老年人、15.05万高龄老人、3903名困难老人、1437名民政对象信息实现动态管理。

  落实各项养老服务政策。确保各项补贴安全高效落实。10.71万名8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1.01万名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居家养老“四进”服务1.58万人次。此外,还为60-65周岁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1.68万个,为491名95岁以上老年人办理补助医疗资金等,年服务特殊老年人1300人。审核发放43家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运营资助补贴,同时为312名困境家庭服务对象提供补贴。经过大力扶持,驿站服务流量明显增长近1倍。在全市率先出台居家养老改造标准,为全区各部门和为老服务商提供了参考和标准。推出了《朝阳区百岁老人优待服务办法》,凡年满100周岁及以上的朝阳户籍老年人,可享受“健康助理”、家庭养老服务支持等八类优待服务项目。

图片来源:朝阳报

图片来源:朝阳报

  坚持精细管理城市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聚焦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超大城市治理,加强源头治理和动态管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疏整促”各项任务超额完成。坚持目标引导,细化分解任务指标,统筹各街道综合运用地下空间治理、人防工程清整、群租房整治等手段,指导各街道将任务实化到各社区项目点位。各街道均超额完成任务,累计涉及人口1.74万人,进度达到144.2%。有形市场疏解升级坚持“清退取缔一批、改造升级一批、转移疏解一批”原则,全年完成市级挂帐市场7家,进度100%。全年整治占道经营77处,整治无证照餐饮516处,压缩培训结构12家,规范办学机构3家,整治人防工程440处,清理普通地下室13处,均完成任务的100%。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在各街道健全环境清洁日制度、强化楼道堆物堆料长效机制建设,深化拆违控违、“开墙打洞”治理,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19年违法建设拆除和管控挂账任务共计10.13万平方米,已拆除挂账任务19.39万平米,完成191.55%,24个街道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全力推进“基本无违法建设街道”试点创建,督促望京、东湖、左家庄、香河园、亚运村、机场6个市级试点街道,呼家楼、团结湖、潘家园3个区级试点街道开展治理,预计年底按要求完成创建。“开墙打洞”治理项目收尾顺利,综合运用联合执法、共商共治等手段,落实长效管控防反弹,全年各街道累计治理“开墙打洞”106户,完成任务的100%,实现街道系统开墙打洞动态清零。积极推进众享生活圈建设,重点对奥运村、机场、潘家园、双井、团结湖、朝外等6个街道的众享生活圈建设项目进行支持,预计2020年中旬完成全部改造,完善各项便民服务设施,补齐短板,打造美丽家园。对区级行政区域界线和界桩进行巡查,结合工作实际和人大代表提案,研究制定朝阳行政区划优化调整路径,为区划优化调整和改革提供参考。

  展望2020年

  2020年,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将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对照全国民政会议、北京市民政会议要求、全市“七有”“五性”标准和全区“基层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具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强能力,问题导向补短板,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落地生根,持续推进实践成果向制度成果转化,着力完善具有朝阳特色的社会建设和民政民生制度集合,当好国家制度的执行者、基层治理的探索者、基本民生的保障者,形成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在朝阳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