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0-01-19腊梅花开,春节将至。“文化进万家”活动纷纷展开,在寒冷冬日为基层群众送来一次次“文化大餐”。一年来,西城区各文化机构将舞台搭到百姓的家门口,力争解决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盘点西城区一年的文化活动,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不仅展现传统的文化精髓,吸引中老年群体,还展现了文艺创新成果,吸引年轻人的目光。真正繁荣了基层文化、惠及基层百姓,做到了“传得开、留得下”。
弘扬国粹 唱响京剧
经典剧目展演
2019年京剧行当艺术经典剧目展演活动从2019年4月启动,全年52场演出,纯公益50场,不仅让观众们看到了以旦行为主演的经典剧目,并且通过京剧知识讲座和近距离互动的方式,使更多的观众了解了京剧旦行的艺术魅力,增强了观众对京剧行当艺术的了解,从而达到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打造西城文化特色的目的。
百姓戏剧展演
自2019年3月14日,西城区百姓戏剧展演开幕以来,全年共为西城百姓呈现35剧118场演出活动,179场戏剧普及活动。秉承着“群众演、免费看、专家帮、明星带”的组织特色,创造性地将讲座、体验和剧目展演等活动融于一体,以喜闻乐见、免费参与的方式,凸显活动的公益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
京剧发祥地艺术节
2019年初春,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粹之美”再次盛放在京剧发祥地——北京西城。历时两个月的活动中,共举办了20多场演出及系列活动,近50位京剧名家、近10位社会名人参与活动。不仅让更多的人接触京剧艺术,了解京剧艺术,还让大家了解了京剧发祥地的人文历史与京剧故事。
京味文化 领略乡土之美
非遗演出季
2019年西城区非遗演出季自4月17日,以古曲音乐会的形式在西城区文化中心缤纷剧场拉开大幕后,近30多场演出活动以惠民票的形式,让非遗走进了百姓的生活中。2020年的非遗演出季涵盖曲艺、音乐、昆曲,传统音乐、传统武术等等。让更多的观众可以近距离的体验非遗的艺术魅力。
老舍戏剧节
2019第三届老舍戏剧节于9月21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举办了开幕式。剧目展演板块汇集12部中外佳作26场演出,活动共包含戏剧展演、多场文化活动以及主题展览,集中展现老舍先生作品所涵养的京味文化。
文化飨宴 跨界融合
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于2019年10月16日在繁星戏剧村正式开幕。连接传统,勾联古今,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特别精选17部绝佳好戏,70余场高度集中呈现,为市民带来一场洋洋大观的传统文化飨宴,共同打造戏曲跨界融合庆典。
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
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创办于2015年,2019年已是第五年举办。自2019年3月13日,在北京国家话剧院剧场以话剧《特赦》的精彩演出拉开帷幕后。邀请展历时3个半月的时间,共有23部作品、102场演出陆续在北京国话剧场、国话小剧场、国话先锋剧场等剧场集中上演,让广大观众感受到话剧对生活的引领。
国际芭蕾舞演出季
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从2013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2019年已经是第四届。演出季中共有20台大戏33场异彩纷呈的演出陆续亮相,展示世界各国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芭蕾艺术精品。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季惠民力度空前,部分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预订的方式获得部分场次的惠民演出门票,让高雅艺术走出象牙塔,跃入平常百姓家。
文化惠民系列活动
天桥艺术中心 话剧《断金》
“2019天桥文化品牌塑造与艺术惠民系列活动”于2019年5月1日拉开帷幕,围绕风格迥异的非遗体验、北京曲剧、民族歌剧、国乐剧等四个文化项目,举办10余场演出,同期举办一系列艺术讲座、互动体验等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带领观众了解舞台艺术的台前幕后,让大家感悟中国文化之美。
中国童书博览会
一年一度的中国童书博览会,作为每年暑假亲子度夏必打卡之地,这里是大咖云集的读书盛宴,同时也是最值得前往的亲子现场。在这场亲子阅读盛宴中,我们共为喜欢阅读的孩子和家庭发放了2700张参观入场门票,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在书海中汲取营养。
文化惠民 点亮生活
西城区第一文化馆
第一文化馆 越剧《牡丹亭》
2019年,西城区第一文化馆推出的音乐剧《北京人家·剧粹西城》,展现了群文工作者台前幕后的欢乐和坚守,该剧充分的发挥群文特点,展现文化馆整体实力。演员由区第一文化馆业务干部、文化志愿者、馆舞蹈队、馆春之声爱乐合唱团、馆轻松俱乐部小朋友们组成,幕后工作人员由文化馆各部门职工共同完成。近年来,西城区第一文化馆打造了包括“原创剧”、“PAS·中国打击乐艺术节”、“景山合唱节”、“欢乐飞飏”舞蹈大赛、“看大戏到西城”、“彩虹剧场”等在内的特色品牌活动。2019年全年区第一文化馆举办演出265场,218250人次,展览36场,49600人次,培训736次,14556人次,公益讲座39场,5070人次,公益电影24场,7200人次,团队排练540次,21400人次,团队辅导536次,30340人次等活动。原创剧《天命》、原创青少版《父亲李大钊》、原创音乐剧《北京人家·剧粹西城》全年上演18场次,14000人次。2020年计划开展t原创剧京津沪渝巡演。
西城区第二文化馆
第二文化馆 鼓曲展演
2019年西城区第二文化馆的公益活动在文化西城平台共开展27场,惠及群众达4000多人次。近年来,西城区第二文化馆坚持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在激发群众文艺创作热情,培育群众创作原创精品做了大量的工作。从2019年3月份开始,区第二文化馆“宣南俱乐部”也在每月陆续推出京剧、评剧、曲艺、相声等各艺术门类的传统文化主题演出,除经典剧目的展演之外,还设置演出剧种知识的讲解及体验环节。活动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西城区第一图书馆
第一图书馆 “山水画赏析”讲座现场
西城区第一图书馆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市立图书馆西单分馆,是承担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场所。图书馆秉承“以传统节日为中心、以品牌活动为重点、以特殊群体活动为特色”的工作思路,2019年共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共756场次,惠及群众达近38万人次。创立的“外交官带你看世界”“名人之后话名人”“阅读体验行”“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无障碍电影放映”“信息技术训练营”等活动饱受好评。
西城区第二图书馆
西城区第二图书馆成立于1956年,是区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2019年全年共举办457场活动,惠及300294人次以上。其中“诗书画印社区行” “牛街回族大众读书会”和“海棠树下为您读诗”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法源寺丁香诗会及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推广和“夕阳共享人人乐”计算机培训等各类专题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好评。
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
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2019年文化西城平台共举办149场活动,惠及4000人次以上。其中青苹果童书会、心悦阅读、少年创客营、VR体验之虚拟现实、我和我的祖国:每月学唱一首歌等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好评。
郭守敬纪念馆
郭守敬纪念馆位于积水潭北岸汇通祠内,于1988年建成并对社会开放,为北京市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作为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展示窗口之一,郭守敬纪念馆经过2017—2018年的展陈改造提升,于2018年11月20日起面向社会公众重新开放。一年时间,纪念馆已举办60余场公众教育活动,形成“守敬讲坛”、“若思对话”、“馆长接待日”三大品牌活动,特别是在2019年秋季,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馆发布了“金秋文化季 礼赞七十年”夜间系列活动,其中,面向青年人的“若思对话”、面向青少年的非遗体验、面向大众群体的读书会和夜场开放等,均赢得观众及媒体广泛关注。
宣南文化博物馆
宣南文化博物馆 话剧《长椿寺·破晓》
作为社区博物馆,宣南文化博物馆自8月1日起闭馆进行展览提升和建筑修缮工作,为配合博物馆展览改造工作,同时考虑到更好的呈现效果,8月11日到8月15日,《长椿寺·破晓》话剧以完整的长椿寺院落和建筑为舞台、加上最新的灯光和投影技术,在夜间演出。这既是原创剧作与展览陈设紧密结合的新尝试,也是博物馆社教活动的新探索。观众不单单好奇这种新的演出形式、也表现出对古建筑夜景和剧目文化内涵的兴趣。
新的一年、新的梦想、新的起步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杆。2020年,西城区将不断提升阅读空间、书店等阅读设施服务能力,以一次阅读发布会——423西城区阅读春天启动活动,一个大型阅读活动——西城区阅读行走系列活动,一个国际性型阅读展会——中国童书博览会为品牌活动支撑,以“新年阅读盛典”、“海棠诗会”、北京儿童阅读周等特色精品阅读活动为亮点,以各级公共图书馆、各个阅读空间举办的各类阅读活动为延展,预计全年举办或参与举办阅读活动不低于4000场次。西城区图书馆将充分发挥“全民阅读示范基地”作用,以共享阅读为导向,以传统节日文化为纽带,开展普及大众的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打造阅读精品,开展特色活动。
天桥艺术中心新年演出季的大幕已经开启,音乐剧《来自远方》、京味话剧《断金》、舞剧《红舞鞋》等各类剧目将会粉墨登场,可谓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同时,华人春天艺术节、林兆华戏剧邀请展、柏林戏剧节在中国、老舍戏剧节、天桥音乐剧演出季都将如期举办,共建多元艺术交流碰撞的平台。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独有符号。保护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自觉,民族的自信,民族的自强。2020年,西城区将加大非遗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非遗名录体系,适时启动西城区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遴选、初审工作。组织第六批西城区级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完善名录及传承人体系建设。
文化是历史文明的积淀,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相信2020年,西城区的文化发展将更加璀璨夺目。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