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20-03-03在朝阳有很多这样的夫妻,他们或是社区工作者,或是医生,或是党员志愿者,在这个疫情肆虐的当下,他们披甲上阵,携手逆行,成为最美的战"疫"伉俪,他们用爱经营"小家",用责任和使命守卫着我们的"大家"。
居干夫妻相互鼓励
东坝地区的吴东阁是金驹家园第一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疫情发生后,他已经连续工作了二十多天。他的妻子谢静是东泽园社区的一名社工,还在哺乳期的她由于工作,不得不在此时给孩子断了母乳。
图片来源:北京朝阳客户端
吴东阁白天张贴告知书、入户排查、电话登记,晚上坐在电脑前统计数据。回忆起大年三十和初一那两天的经历,吴东阁坦言:"大过年的给人家打电话总是有些不好意思,可确实没办法,每个人的情况都要全面掌握。"
疫情期间,金驹家园第一社区按照统一责任管控划分人员,建立微信群,便于了解人员状况,并及时提供相应帮助。吴东阁便是其中一个群的群主,在微信群了解信息后,帮居民跑腿买菜、买天然气、回收垃圾等。除此之外,在社区的人员信息登记、站岗执勤、疫情宣传等防控工作中,也都能看到吴东阁的身影。
图片来源:北京朝阳客户端
吴东阁的妻子谢静也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一线,每天早出晚归,走访排查,采集信息,无法顾及家里的孩子,只能将9岁的儿子送到爷爷奶奶家照顾,还把姥姥接到家里来照顾6个月大的女儿,尽管女儿还在哺乳期,但为了不耽误工作,谢静强忍着给孩子断了母乳。
吴东阁和谢静夫妻虽然在不同的社区工作,却有着同样的担当和使命。每天晚上回到家还相互交流,借鉴经验,夫妻二人互相鼓励着,并肩在战"疫"的工作中前行。
疾控中心的"模范夫妻"
王晨、邵希凤夫妇已经在朝阳疾控中心工作30余载,都曾参与"非典"、甲流疫情的防控工作。因为是本地人,每年春节,二人都争着值班,让外地的年轻人早些回家。今年考虑到他们夫妻二人的身体问题,疾控中心没有给他们安排值守工作。但是大年三十当天,王晨觉得放心不下,便和妻子约着一起去疾控中心转转,"看看能帮年轻人做些什么",没想到从那天起,两人就几乎没再见面。
图片来源:北京朝阳客户端
到了疾控中心后,他们得知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夫妻二人没有片刻迟疑,立即决定结束休假,回家安顿好家人后,便马不停蹄赶到疾控中心,听从安排开始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我们夫妻二人都是常年从事防疫工作的'老疾控人',也都参与过抗击'非典'工作,如今,新的疫情来临,我们应该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做好本职工作。"王晨说道。因疫情防控工作调动,王晨先是被分配在疾控中心密接组,大年初二又被派驻到集中医学观察点驻守,为密切接触者提供集中医学观察。而邵希凤则在实验室负责接收待检测的样本,二人就这样紧张而有序地为疫情防控工作默默奉献着,一直工作至今。
军医军嫂齐上阵,各司其职战一线
这个春节,对于潘家园街道松榆西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刘菁来说,注定是难忘的。为了打好防疫战,刘菁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动员社区志愿者,联合物业,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在两天的时间内,他们对社区5900余户家庭进行地毯式摸排,实现联系全覆盖,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确保社区居民安全健康。
图片来源:北京朝阳客户端
刘菁的爱人是一名军医,在基层部队工作多年,曾参与过"非典"疫情防控。今年春节,在疫情来袭时,他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奔赴到部队疫情防控封闭式工作中。夫妻二人在防疫第一线"并肩作战",在不同领域中坚守着各自的职责。家中年幼的孩子只能托付给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来照顾。
谈起家人,刘菁不免有些愧疚,她说:"防疫就是战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使命在肩,全力以赴。等疫情消除了,再去弥补家人吧。"疫情面前,为了更多家庭的平安团圆,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兑现着为民服务的承诺。
老党员心系执勤岗位
"老伴今天血压又高了,她很担心不能上岗执勤,我告诉她放心,还有我呢,咱俩谁去都是一样的。"说话的是望京东园五区社区党员左卫东。他和老伴刘玉坤都是老党员,疫情期间主动报名参与了社区的志愿服务。
图片来源:北京朝阳客户端
当天早上,左卫东的老伴刘玉坤起床后发现血压高了,不能上岗执勤,但是又记挂着站岗的事,左卫东告诉老伴好好在家休息,自己替老伴去值班。左卫东来到橄榄城一号门岗,在小区门口协助门卫和保安登记返京人员信息,测量体温。
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春节期间防疫战斗打响,望京东园五区的党员们积极配合社区工作。在党员志愿值班站岗期间,只要左卫东老两口有时间,都会主动来到值班岗位,一个上午,一个下午,老两口总是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责任编辑:姚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