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昌平区文明办
时间:2020-03-13?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时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义不容辞的担当编织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成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中坚力量。
天通苑南街道天通东苑第一社区现有10名“两委”干部,2名社工,其中,8名是“女将”。社区党支部书记苏静是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总指挥,从大年初三开始,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给社区3572户居民逐个打电话,电话未接通的居民,她就带着“两委”干部、社工挨家入户询问,是否家中有离京人员、是否已返京等各种问题。
“3572户居民挨个打电话,要打多久啊?“多久也要打,嗓子冒烟也得打,确保每一个人都联系到是我们社区属地的责任。”苏静沙哑的说,自春节到现在,电话已经打了两三轮,特别是外地租户,劝说他们尽可能延迟返京,而对于已经返京、居家隔离的居民、租户更是密切联系,社区通过建立返京人员台帐机制,每天询问居民的体温健康情况及是否需要社区帮助等事宜。
一方面当着24小时在线的“话务员”,另一方面,社区卡口执勤、接诉即办工作也不能落下。由于社区疫情防控需要,正月初三,居委会就在社区出入口把关,当起社区的“安全员”,为居民办理出入证,前阵子正好赶上北京下雪,社区工作人员在室外一呆就是一天,手脚都冻僵了。
排查、测温、打电话、报信息……社区工作细微琐碎,但关系到每一户居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现在这个关键时期,再小的事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到严谨扎实。”苏静说。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全体没有一个向后退缩,更加高标准、严要求,各自克服困难全身心扑到工作上。
他们每个人背后的故事让人为之动容:社工庄梦雨,家住昌平区南邵镇,这些日子顶风冒雪来回往返,从大年初三开始她就将家中3岁大的双胞胎女儿“狠心”丢给老人,自己奔忙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胜好,做过心脏支架手术,一定要和大家在一起并肩战斗,一天14个小时都坚守在疫情防控点上;年过六旬的老党员田惠蓉患有高血压,因家住天通东苑第一社区,主动为大家解忧,除了白天一线执勤,还承担了居委会公共区域消毒,申请了夜晚执勤,每次回到家都是接近凌晨。
“今年1月份,书记膝盖处韧带撕裂意外受伤,从受伤到现在一直都没休息。”得知后,大家都劝苏静回家休息几天,她总是说 “我这也不是很严重,没事的,防疫为重。”在关键时刻,她选择了坚守岗位。采访时,社区工作人员低声告诉记者,现在她的腿一直没办法伸直,都是半蜷着,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我们看着都心疼。
那是2月13日晚6点左右,一线执勤的“两委”干部黄玉林、王建津发现有位居民体温偏高,测了5次显示结果均为38.6,黄玉林一边打电话向社区书记汇报情况,一边从居委会拿了水银温度计给居民重新测量,王建津则坚守岗位,并不断安抚居民情绪。“夜里特别冷,我和王建津、苏书记就一直在社区出入口站着、等着,直到10点居民回来后,大家亲眼看到医院排除她新冠肺炎可能性检查结果后,我们的心才踏实下来。”黄玉林说。
“心里不害怕,就是有些紧张,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得走在前面,我们要是慌了,居民不就更不踏实了?”支委王建津说。
社区工作人员白天黑夜连轴转的辛苦,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苏静还说道,除了处理业主的日常工作,方佳物业还主动帮着在社区卡口协助测量体温,查验出入证,核实业主信息核实等工作,用他们的话说,“大伙儿一齐使力,没有什么坎是迈不过去的。”
面对疫情,谁心里都有怕。“我们也怕,家里都是有老有小的,每天甭管到家多晚,头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从头到脚消毒。”苏静说着说着,鼻子也酸酸的,“这段时间,大家付出了很多,我们是能战斗的集体,这里没有突出的个人,但每个人又都很突出,大家所期待的就是能让社区里的每一位居民都平平安安。”这就是我们的社区工作者。
他们距离你我最近,是市民健康安全默默的守护者。
他们是普通人,却在防疫一线手拉手构筑起最令人安心的防线,成为疫情防控路上“最美逆行者”。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