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0-03-23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数个平凡英雄挺身而出,有逆行的白衣天使、不停不休的社区民警、最基层的社区工作者、居民志愿者、老党员、小老板……牢牢构筑起一道坚实的人民防线。
集结号已经吹响,战疫仍在继续,燕山地区向阳街道燕东路社区战疫防线的居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
沈主任的工作经
燕东路社区最显著的特征是一排排的平房,一走进来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住过的家属院。面积1.7平方公里,5个平房院1自然村,501户1503人,除此之外,还有57家驻区企业。典型的“三多”:老年人多、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
“摸排工作是重中之重。这么大的工作量依靠什么?就靠咱社区党支部,靠社区24名党员、30名楼门长,靠咱们的干部、志愿者。”居委会书记、社区主任沈庆伟介绍道,“迅速成立4个组:摸排组、执勤组、服务组和后勤保障组,包干到户,专人负责。说是分组,其实人员交叉,一人多职,分工不分家。针对摸排工作又分成11个小组,每组1名居委会干部带队,配2-3名楼门长,平均每组40-50户,实施地毯式摸排,空房楼门长要每天晚上去看,及时反馈、登记,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排查信息每天汇总,动态管理,由副书记王异菲负责。”
排上建起“瞭望哨”。这个排,是一排排房屋的排,非常直观,楼门长也叫“排长”,“排长”担起哨兵、警卫员、服务员,练就一副火眼金睛。
“五心”服务保民生。党员冲在前面,包院包片包户,摸排、宣传、服务,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物资送到门口,垃圾运到固定收集点。社区联系了菜、水等基本生活物资,保障不出社区居民就能选购到新鲜蔬菜。用爱心、关心、责任心,带动公益心,增强居民战疫信心。
邻里互助渡难关。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加入到了战斗中,以各种方式在付出,温暖每一个人,牢牢建立起群防群治的社区防线。
别离,为了更多重逢
“太奶奶过年好!我想您啦!”“小宝乖,太奶奶也想你!”这个和太奶奶视频拜年的小男孩叫溪溪,是社区干部韩畅的宝贝儿子,小家伙虎头虎脑,活波可爱,今年6岁了。他上一次见太奶奶、爷爷、奶奶还是3年前,今年原本定好和爸爸妈妈一起坐飞机回新疆老家过年。老两口早早就备好了年货,给孙子买了玩具、新书包,包好了压岁钱,盼啊盼啊,就等着大年三十儿媳结束禁放工作赶紧和儿子孙子一块飞回来,一家人好好过个年。
“这里是每日疫情播报,截止1月24日18:00,全国确诊病例886例,死亡26例。其中,湖北549例,死亡24例;北京确诊29例……”禁放结束回到家已经凌晨1:00,边看电视边收拾东西的韩畅停下了,这是一场硬仗啊,紧要关头,我不能走!她迅速做了决定,和爱人商量退掉机票、留下值守。“哎,谁叫我娶了你呢?怪不得别人说‘娶妻不娶居委会,嫁汉不嫁消防员’,你们呢,有任务冲在前头,上下班没个正点!”爱人嗔怪着,把打好包的行李收了回去,“你去忙吧!家里有我。”
4小时后,大年初一一大早,韩畅回到居委会,同事都很意外,“你不是去新疆了吗?”“不去了,正缺人手,咱们一起干!”张贴宣传材料、汇总返京人员信息、核实反馈数据………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安稳饭,甚至,顾不上好好抱一抱、亲一亲宝贝儿子,让他在怀里痛快的撒个娇。
为了大家的安危,她,放弃了小家的团聚。暂时的别离,是为了更多的重逢。
封住门,不封住爱
来到穆希有师傅家里时,他去排查还没回来,老伴顾阿姨在家。两间平房收拾的干干净净,墙上挂着穆师傅亲手绣的大幅十字绣《骏马图》、结婚照、后补的婚纱照,再普通不过的摆设,窗台上一盆朱顶红开的正艳,院里一畦菠菜长势喜人,绿油油的甚是养眼。
“1月28日,封闭社区。封上东大门,留西门出入。市政退休的穆希有师傅从家里找来钳子、铁丝,帮着把门拧上,怕有人抄近道翻墙,又用木板加固墙头,挂横幅、监督物业消毒、反馈信息,还担任1-10排的排长,每天忙得热火朝天。”副书记王异菲介绍起穆师傅的事迹。
“都是应该的。”顾阿姨回答的那么朴实。穆师傅回来得知来意,连连说“没干啥,都是应该的。”夫妻俩一个比一个朴实。
“王书记,跟您汇报一下,协管员吕立秋、王爱林他们几个人挺辛苦,报酬不多,任务挺重,不叫苦叫累;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任文信、李桐、黄茂尔……七八十岁了还在一线,我想写写他们,宣传宣传,给大家鼓鼓劲,困难都是暂时的。”老同志见缝插针汇报上了思想。
封住门,封不住爱。无数志愿者默默做了许多事,应该的事。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