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0-04-15瘦高个儿,利落的马尾,此时一身笔挺的蓝色工装、牛街街道安全生产检查队的队长杨杰,正在给队员们布置今天的工作任务,“复工复产已经一段时间了,每天开门营业的企业数都在变化,今天大家还是重点检查街面的门店。”十余位检查队员,两两一组,按照自己的管片儿,分别下户了。
牛街街面上共有大小企业500多家。每个季度,安全生产检查队都要制定严格的工作计划,杨队长和她的队员们会按照“网格化管理”的形式,将这些企业、店铺全部排查一遍。
走进一家修鞋的小门店,杨杰主动与店主打招呼,询问着疫情期间复工营业的情况。在门口的小茶几上,她发现了两叠粉色的进帐单,后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串串数字,“体温测量记录有些简单,有消毒记录吗?”店主摇了摇头,只是说每来一个客人,他都会用84消毒液擦擦接待台,“记录是必要的,最好能公示出来,这样顾客也放心。”说完,她环视了四周,继续检查其他安全问题。透过镜片,可以看到杨队长严格而认真的眼神。
随着天气的转暖,企业的春季防火问题也提上检查队的日程表。“安全疏散通道、用火用电、餐饮后厨等都是我们排查的重点。”每走进一家企业或店铺,队员们都会着重检查从业人员的培训记录,油烟管道的清洗记录以及是否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这不,检查队刚走进一家门店,“眼尖”的杨队长又发现了几处隐藏的安全隐患。“老插线板使用不规范,容易引发火灾”、“配电箱被堆放的香烟盒包围着,配电箱周边不能堆放杂物”,杨杰每到一处,都会把发现的问题一一拍照留存,认真记录在手机上。
她说,这几年随着各类生产安全法律法规的健全,工作要求也更精细化,专项行动重点查,日常巡检随时查,从纸质单到PDA执法记录系统,使工作规范化,大大提高效率。
除了统一的检查明细,杨队长也留心记下各家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并将其纳入日常的检查之中。“小店铺可能有夫妻二人开店”,考虑到这种情况,杨队长就把安全演练融入日常检查中。“灭火器的使用情况怎么样?”“您给我们演示一下规范的操作吧。”看到店主熟练地操作后,杨队长才放心地记录下来。这样贴心的“定制服务”,是杨队长心里装着大家伙儿的体现,也让安全检查工作增添了更多的温情。
如果说日常巡查是防患于未然,那处置突发事件则考验的是应急排险能力。
3月10日晚七点多,天已经黑了,杨杰接到指挥中心的转派案件,反映白广路附近楼顶有个大铁架子,有大风倾倒的危险。“麦当劳往西50米”,凭着这条简单的位置信息,顾不上吃晚饭的杨杰,沿着广安门内大街一路走一路向上张望。“队长,京粮古船大厦、中国建行、港中旅酒店都回复他们的楼上没铁架。”管片队员联系了沿街的几家大楼宇单位,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杨杰心急如焚,突然注意到年前撤店的山西面馆门口的告示,“会不会是这儿?”前门停业、后门上锁,杨杰几经周折联系到楼宇负责人。上到楼顶,排除了安全隐患,等到事情彻底结束,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
杨队长的家就住在附近,所以有时遇到处理紧急事情,也是第一个被叫过来,“加班加点是常事,安全无小事。”她回忆道,今年腊月二十九20点多,她就收到通知紧急返岗,赶在23点前完成了地区500家企业信息台账的梳理,为第二天疫情防控企业数据核查争取了时间。
从2014年调到牛街工作,一晃六年时间过去了。作为牛街安全生产检查队的“元老”,杨杰队长还是为数不多还留在队里的第一批队员。在牛街工作的日子,无论是楼宇大企业,还是仓库地下室、门店小作坊,她几乎都进过,哪家的基本情况都非常清楚。
六年来,谈到牛街企业的变化,杨队长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的安全生产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最开始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不规范的问题,现在基本不用提醒,大家都能把安全问题处理得很好”。一方面是欣喜,另一方面也是对检查队业务能力的新“挑战”。为顺应工作的新要求,杨队长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不少于40小时的专业培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使得检查工作更加细致、严格。
安全第一,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复工复产工作脚步的加快,使牛街的餐饮企业、店铺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随着检查队员们工作的推进,大家的安全自觉性提升了,店铺内的安全隐患减少了,这一切都离不开杨队长和安全生产检查队员们的坚守与付出。无数个日夜,他们就在这里默默无闻地守护着牛街的安全。
(责任编辑:姚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