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通州:文明实践出新招 打通防疫服务“最后一米”

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20-05-11

  无物业小区如何筑牢“防护墙”;各种消息难辨真假,怎么才能找到专业人士解忧虑;小区外籍人员沟通难怎么办……疫情期间,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防控形势变化,除了积极引导志愿者及群众有序参与家园值守外,还结合居民“点单”需求,探索新做法,打通防疫服务的“最后一米”。

  失管小区值守难:

  自管会带领居民组团防疫

  “在登记的过程中,重点登记外来返京人员,身份证、姓名、户籍地、联系方式一个都不能少……”铁路小区大门口,北苑街道长桥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带头人、62岁的吴秀芹在无人进出的间隙,正在为志愿者们讲解注意事项。

  据悉,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之初,面对小区无物业管理问题,在长桥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协调安排下,铁路小区7个人的自管会,火速集结起了一支43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入户排查、设岗值勤、消毒杀菌、代送快递等防控工作一项不落。

  一位居住在出租房屋的返京居民,处于术后恢复期间且需居家观察,生活多有不便,志愿者便为她提供了14天的医护、生活服务,使她感受到了来自志愿者家人般的温暖。

  “这支由自管会号召集结起的志愿者队伍行动迅速,有效弥补了无物业小区的短板,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所以居民也都自觉支持他们的工作。”长桥园社区党总支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岳迎文介绍。

  居家自护心焦虑:

  线上“云驿站”解闷又瞧病

  疫情战线拉得长,居家生活无聊了,打开手机找到社区微信群,就可以跟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分享的“健身直播”丰富抗疫生活;若遇身体不适,还有来自医务系统的专业志愿力量“线上问诊”,并给予健康指导;幼儿园的小朋友不能正常入园,居住在社区内的幼儿教师就录制一些手工制作视频,让小朋友们在家也可以动手动脑……疫情期间,通运街道荔景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活动平台从线下移至线上,建立了“云驿站”,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谢医生好,疫情期间,去医院都注意什么”“麻烦问您个问题,疫情之间可以多吃些什么食物,提高抵抗力”,玉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医师谢猛是在荔景园社区报到的一名在职党员,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他就成了社区“云驿站”的志愿者,居民们有何问题,都可以向他咨询。

  外籍人员沟通不便:

  “社区翻译官”志愿队伍上岗

  为解决与外籍人士交流时出现“卡壳”的情况,新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动各志愿服务队队员,当起防疫“翻译官”。月亮河园区有部分外籍人士,为了做好他们的疫情防控工作,本不会英语的社区书记王颖欣,下载了翻译软件,通过微信与外籍人士进行沟通。

  园区居民得知后,纷纷主动报名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将最新的政策译成英文,并手写出来,放在主要出入口等重点位置,使社区防控工作全覆盖、无障碍。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