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0-06-28 在位于大山深处、108国道复线一侧的房山区佛子庄乡佛子庄村,出入主村处有一个疫情防控检查执勤点,这里值守的6人,平均年龄62.5岁,年龄最大71岁。疫情防控中,他们以极端负责的态度,日夜奋战,坚守阵地,用心用情呵护着佛子庄村村民的健康安全,成为人们心中的一道风景亮丽的“俏夕阳”。
佛子庄全村1700多口人,是个山区大村,分为主街、二道沟两个自然片,其中主街居住的村民占到了85%以上。春节前疫情防控工作一开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姜来军就认识到,要盯紧守住疫情传播“第一道关口”,而把主村的卡口做实做严至关重要,这里的人员和车辆进进出出、来来往往,密度比较大,必须选用高度负责、阅历丰富、耐心细致、善做群众工作的人把守。经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确定由郭立华、李如生、姜兆亮、姜金娥、韩正英、燕泽水6位“老将”出马组成的主村疫情防控队在这里轮流值守。
这6人中,有党员3人,人大代表1人,村民代表1人。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佛子庄村村民中有着极好的口碑。老大姐郭立华还是多届区乡人大代表,始终关注并参与家乡的发展建设。年岁最大的李如生曾在乡灰厂工作了10多年,2004年,灰厂关闭后他回到村里,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难事。以往,他们6人都参加过村里的安保维稳、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森林防火等重大任务并作出了突出贡献。
按照村里统一安排,6位执勤人员在大年三十这天就正式上岗了。他们每天分为两班,白天4人,晚上2人。每个班总是非常主动地提前半个小时到岗,跟另一个班进行交接,也给那一班人员腾出了充足的休整休息和顾家的时间。
几个月来,他们顶严寒、冒酷暑,坚守在卡口,坦然面对应对各类困难乃至少数不配合、不理解,以实际行动当好群众健康守护神,这一干就一直坚持到现在。
他们认真学习并向群众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知识。对于进村人员进行盘查、询问、登记、测温、验码、消毒,不放过一丝一毫疏漏。几个月来他们用过的登记本就有60多本,记录信息6000多条。
负责联系这个卡口的村干部周建立也非常认真细致,手把手教会了每个人学会使用北京“健康宝”,并询问、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尽全力帮助协调、解决。从搭建帐篷、安装暖气空调,到配发口罩、消毒液等,村党支部的关心关爱让6位执勤人员的工作更有劲了。
6位执勤人员工作十分负责、认真。但凡遇有来村里探亲戚、送东西的外来人,为避免接触,一律通知被探望的村民来卡口接待,不许进村,哪怕是自己的亲属来村里探家也一视同仁。对于巡查中发现在公路上骑行、散步的人,引导他们注意交通安全,对于想进村的及时劝返,最大限度堵住疫情侵入风险。
有一次,一位在燕山居住的本村村民媳妇到主村卡口,想进村,1位执勤人员因手机操作缘故验码几次失效发生了口角。经过大家一同细致的查验并作耐心的解释工作,终于验证通过,卡口的周到服务,最终赢得了这个村民的理解和认可。本村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担心测温枪会沾染病毒,拒绝测温,村干部进行了耐心解释,卡口人员还打电话联系老人的儿子协助做老人工作,老人才同意测温,并对卡口执勤的人说,测温枪也要经常用消毒水擦擦,这样用起来才更安全啊!
在工作中,6名执勤人员把群众健康放在第一位,无怨无悔,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佛子庄村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长期的值守,使得郭立华累得上火、牙疼。她抓紧利用换岗时间去卫生院拿药,执勤时带着药,牙疼发作了就吃几片。卡口其他人员劝郭立华休息一下,都被她婉言拒绝了。
如今,佛子庄村村民都养成了文明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大家出来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参加卫生清洁日活动等成为了全村的自觉行动。一些村民还主动配合,与卡口人员一起当起了义务宣传员、防疫员。这离不开卡口执勤人员几个月来艰辛、执着努力工作的感召。
6月上旬以来,北京的疫情防控再次进入到非常时期,重新启动了公共卫生二级应急响应。
佛子庄村这支6人防控队再次绷紧了防疫这根弦,他们扛起了使命、担起了责任,精神矍铄、重整行装又出发了,继续为佛子庄村群众的健康守护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们脸上流露的笑容,分外坚定和坦然,就像黄昏下的一抹夕阳红,更加俏丽了……
站在佛子庄村主街卡口举目仰望,对面二道沟的山岩上,一幅长30米、高20米的巨型党旗迎风飘扬,格外醒目。全村干部、党员、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并肩作战,全面投身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为建设“宜居之乡佛子庄”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常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