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兴区文明办
时间:2020-07-2495岁高龄的李奶奶刚刚在“新家”——大兴区清源街道滨河西里南区社区老年服务站安顿下来,她打开空调,坐在椅子上歇歇脚。不一会,服务人员还端来了切好的西瓜为她解暑。李奶奶的这份安稳,是多方携手给她带来的。为什么老人会在社区老年服务站居住?
一席谈话解决家务事
“李哥呀,我们这儿可能要麻烦您过来一趟了。”7月11日一早,正在准备社区志愿活动安排的李和平接通电话,另一头传来了居民常先生略带忧虑和无助的声音。李和平立即赶往这户居民家中。原来,前些天居民常先生在雨中滑倒,不慎磕在马路牙子上导致胯骨骨折,需要住院。他的母亲李奶奶想陪在他的身边。这样一来,儿媳妇便犯了难:一方面自己边照顾婆婆,边照顾丈夫,显得分身乏术;另一方面,她又找不到合适的保姆或养老机构代劳。婆媳二人便因此产生了分歧,常先生碍于身体有恙只能干着急,这才拨通了李和平的电话。
图片来源:大兴区清源街道
“李老师您来啦!”李和平刚走进屋子,坐在餐桌旁沉默着的李奶奶立即起身握住了李和平的手。李和平是枣园社区心灵呵护养老服务队的成员,常来看望李奶奶,两人早就是老相识。每次李和平来,她便会和李和平握手促膝而谈,她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困难往往也会被李和平化解。因此,她总觉得这一握便是握住了安全感。
李和平发现,在一旁做早饭的李奶奶的儿媳,正在掉眼泪。要不把两人分开单独谈谈吧,李和平想着便牵着老人的手来到了一旁的屋子里坐定。刚坐下,伴随着一声声诉苦,李奶奶的眼泪也哗哗落下。“您的儿媳妇也是快60岁的人了,她也不容易,您放心,在您儿子住院期间,您生活的这方面包在我们身上!”李和平拿出纸巾轻轻地帮李奶奶擦拭着,轻拍着老人的后背给她吃了颗“定心丸”。见到老人情绪渐渐平静,李和平将她的儿媳妇请到另一间屋子里安慰了一番后,便立即帮着联系住处,他的爱人杨蕾也赶来陪伴安慰老人。
多方接力照料九旬老人
7月13日下午,清源街道老年照料中心院长张禄敲开老人的家门,他一边扶着老人前行,一边和老人唠着家长里短。近三年来,由于李奶奶的腿脚不便,加之儿女平时还要上班,白天的日常生活便成了问题。张禄便帮着联系日间照料人员,为她解决生活上的需求和带来精神上的陪伴。如今,他从李和平那儿了解到老人需要更全面的照顾,便联系到了滨河西里南区社区的老年服务站,安排了一间床铺、空调、电视齐备的屋子,当天帮着老人安顿下来。随后,老年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孟宪凤、金秀丰便接过了照顾老人的接力棒。
图片来源:大兴区清源街道
“小孟啊,您给我读读这段呗,我看不清。”李奶奶一手牵着孟宪凤的手,一手拿着一本《钟南山》听孟宪凤给她念。李奶奶爱看书、爱听新闻,但她视力不太好,孟宪凤、金秀丰便成了她的“有声电台”,每天为她读一些她感兴趣的书籍以及一些热点新闻内容。
李奶奶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两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早上4点她们为老人的保温杯打满水,提醒她服用降压药,并给老人的胳膊涂抹药膏;早上7点,熬好的小米粥和热好的鸡蛋便出现在老人的面前。考虑到李奶奶习惯少食多餐,每当老人饿了,孟宪凤便会端来李奶奶最爱吃的鸡蛋裹馒头干和青菜葱头饺子,饭后她还会推着老人在屋里转转。到了晚上,金秀丰会给老人泡脚搓脚。
图片来源:大兴区清源街道
“住得安心吗?舒服吗?”7月15日上午,街道老年协会会长栗书平和协会工作人员专程前来慰问老人,陪她聊天。栗书平还根据自己多年服务老人的经验,嘱咐和引导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为李奶奶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责任编辑:甄珍)